时间: 2025-05-06 00:2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8:07
次郑禹功韵
曾几 〔宋代〕
怪底消除执热烦,
郑公方丈接三韩。
空馀坐榻悬犀柄,
岂有行厨洗玉盘。
作吏忽惊玄鸟变,
寻盟未向白鸥寒。
诸山只在登临眼,
安得陪君杖履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烦恼的心态,感慨消除执念的困难。郑公方丈与三韩地区的交往,似乎带来了一丝安慰。诗人独坐空榻,犹如悬挂的犀角,显得孤寂而无所依托。行厨洗盘的情景,似乎在质疑生活的琐碎与繁杂。诗人身为官吏,突然惊起了那只玄鸟,暗指身处官场的无奈与变幻。对盟约的追寻,却未能如愿,与白鸥共舞的情景显得遥不可及。诸山虽在眼前,却无法陪伴朋友行走,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惆怅。
曾几,宋代诗人,文人出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关注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郑禹功交游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繁忙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诗人在官场中历经波折,内心感慨良多。
这首诗以郑禹功的韵律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怪底消除执热烦”即点出诗人内心的烦躁,透出他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接着提到“郑公方丈接三韩”,不仅是对友人的致敬,也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广阔与复杂。诗中的意象,如“空馀坐榻悬犀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孤寂感,诗人似乎在追寻精神上的慰藉,却又感到无处可寻。
诗的后半部分,提及“作吏忽惊玄鸟变”,表达了对官场变幻莫测的感慨,诗人作为官吏,心中的无奈与焦虑流露无遗。而“寻盟未向白鸥寒”则是对友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最后以“诸山只在登临眼,安得陪君杖履看”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以烦恼为起点,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琐碎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郑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郑成功
B. 郑禹功
C. 郑和
“空馀坐榻悬犀柄”中“犀柄”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荣华
C. 友情
诗中提到的“玄鸟”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变幻
C.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