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楮河》

时间: 2025-08-09 02:14:01

诗句

土壁裂如削,流泉漱雨间。

平沙放清浅,小石聚潺湲。

绝岸木斜出,隔桥人暮还。

凭鞍照毛发,羁旅易衰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2:14:01

原文展示:

楮河 张耒 〔宋代〕

土壁裂如削,流泉漱雨间。 平沙放清浅,小石聚潺湲。 绝岸木斜出,隔桥人暮还。 凭鞍照毛发,羁旅易衰颜。

白话文翻译:

土墙裂开像被刀削过,泉水在雨中流淌。 平坦的沙滩上水流清澈浅浅,小石头聚集成潺潺流水。 陡峭的岸边树木斜斜地伸出,隔着桥人们在傍晚回家。 靠着马鞍照看自己的头发和面容,旅途的辛劳容易让人显得衰老。

注释:

  • 土壁:土墙。
  • 裂如削:形容裂缝深而直,像被刀削过。
  • 漱雨间:在雨中流淌。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清浅:水流清澈而浅。
  • 潺湲:水流声。
  • 绝岸:陡峭的岸边。
  • 凭鞍:靠着马鞍。
  • 羁旅: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衰老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两句通过对土壁和流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粗犷与细腻。中间两句以平沙和小石为景,进一步以潺湲的水声增添了旅途的宁静与孤独。最后两句则通过作者的自照,抒发了旅途中的衰老和疲惫,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土壁裂如削,流泉漱雨间。

    • 土壁的裂缝深而直,像被刀削过,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粗犷。
    • 流泉在雨中流淌,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生机。
  2. 平沙放清浅,小石聚潺湲。

    • 平坦的沙滩上水流清澈浅浅,小石头聚集成潺潺流水,描绘了水流的宁静与和谐。
  3. 绝岸木斜出,隔桥人暮还。

    • 陡峭的岸边树木斜斜地伸出,隔着桥人们在傍晚回家,增添了旅途的孤独与宁静。
  4. 凭鞍照毛发,羁旅易衰颜。

    • 靠着马鞍照看自己的头发和面容,旅途的辛劳容易让人显得衰老,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土壁裂如削”,用“削”比喻土壁的裂缝,形象生动。
  • 拟人:“流泉漱雨间”,将流泉拟人化,仿佛在雨中洗涤。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土壁:象征自然的粗犷。
  • 流泉:象征自然的细腻与生机。
  • 平沙:象征宁静与和谐。
  • 小石:象征旅途的孤独与宁静。
  • 绝岸木:象征旅途的孤独与坚韧。
  • 隔桥人:象征旅途的孤独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土壁裂如削”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流泉漱雨间”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粗犷 B. 自然的细腻与生机 C. 旅途的孤独 D. 旅途的宁静

  3. 诗中“凭鞍照毛发,羁旅易衰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的欣赏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旅途的期待 D. 对归宿的渴望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 秦观的《鹊桥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丽与哀愁。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楮河》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两者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敏感,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麓山怀古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 寄羊士谔永宁里居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清溪路中寄诸公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清溪路中寄诸公(一作寄韦于二侍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飨食 对症发药 韋字旁的字 沿波讨源 德国农民战争 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箕的词语有哪些 隘絶 豸字旁的字 金鳷擘海 龍字旁的字 包含豹的词语有哪些 风掣雷行 英烈 柳门竹巷 髒髒 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