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2: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26:52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
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
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
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
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
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
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
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在春天的思念中,仿佛与这个地方长久分离;到了盛夏,重游此地,心中倍感欣喜。此时植物郁郁葱葱,像是置身于悬空的园圃。阳光下,冰雪似乎也感到诧异,白昼中雷声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溪边的笙声起起伏伏,云间的鹳鹤在翩翩起舞。古老的苔藓凝聚在青枝上,阴湿的草地上布满了翠绿的羽毛。天空被白色的彩云覆盖,激荡的浪花在寒光中聚集。清澈的泉水如沉珠般闪烁,水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幽静的岩壁如画屏靠着,新月如玉钩般悬挂。夜晚凉爽,星辰满川,忽然间让我怀疑自己是在洞府中安眠。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与王勃、孟浩然并称为“初唐三杰”,以诗、文、辞赋著称。柳宗元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柳宗元流亡时期,他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柳州。此地的自然景色给他带来了灵感,诗中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夏季的日子里,回到熟悉的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开头的“发春念长违”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暗示了他与故土的分离之苦。而“中夏欣再睹”则传达出重逢的喜悦,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柳州的植物生机勃勃,水声潺潺,鸟儿翩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古苔凝青枝”与“阴草湿翠羽”,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尤其是“夜凉星满川”这一句,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似乎可以与星辰对话,感受宇宙的浩瀚。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体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正是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情感基调。
柳宗元的字是什么?
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