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时间: 2025-05-06 02:18:53

诗句

苞枿ba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

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

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53

原文展示

苞枿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根系深埋的植物,象征着根基的坚固。无论是荆棘丛生,还是南方的安宁,都是在描述一种稳定。诗人自称是梁氏,经历艰难困苦,江汉的阻隔使得大城市的存在更加巩固。圣人制定了法则,神武之人则在其用,而有勇有谋的臣子也不以众多为重。面对死地,他们纵横谋划,化敌为家,思虑得当。大海浩瀚无边,虽不以威严而统一。系缧降王,安定了自己的功业。漫延至万里,传播唐的风采。四方蛮夷皆来归附,凯旋而归,金色的乐器奏响,象征着丰功伟绩,震惊四方,人人都为之赞叹。

注释

  • 苞枿:一种植物,象征根基。
  • 弥巴蔽荆:形容荆棘丛生,环境艰难。
  • 梁氏:指代作者的家族或背景。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象征地理阻隔。
  • 圣人:指圣明的统治者。
  • 勇智:指有勇气和智慧的臣子。
  • 化敌为家:将敌人转变为朋友或归附者。
  • 浩浩海裔:指辽阔的海域,象征团结。
  • 系缧降王:指捆绑降服敌王,安定政权。
  • 蛮夷九译:指各地的少数民族都来归附。
  • 凯旋金奏:胜利归来,奏乐庆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歌闻名,擅长描写自然和哲理,作品常蕴含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苞枿》作为《乐府杂曲》中的一首,反映了唐代盛世的繁荣和政治稳定,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团结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蛮夷九译”,说明了当时唐朝的强盛与国际交往的广泛。

诗歌鉴赏

《苞枿》以植物的根系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坚实的基础与稳定的环境,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的根基。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是“旧梁氏”,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历史背景,也暗示着经历的艰难与对家族的传承。诗中的“江汉之阻”,则是对地理环境的深思,暗示着外部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圣人作,神武用”,展现了理想中的治国理政,圣明的君主和有才能的臣子共同努力,达到安定国家的目的。在此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勇士的赞美,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灵活应对,化敌为友,获取成功。

整首诗浑然一体,通过使用意象和象征,展示了唐朝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姿态。同时,诗中对各民族的包容,也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多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苞枿矣,惟根之蟠:象征坚固的根基。
  2.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环境的困难与南方的安宁形成对比。
  3.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自我身份的认同与经历的艰辛。
  4.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地理阻隔强化了城市的稳固。
  5. 圣人作,神武用:强调贤明的治理与强有力的执行。
  6.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勇敢而聪明的臣子不依赖人多。
  7. 投迹死地,谋猷纵:在危难中施展谋略。
  8. 化敌为家,虑则中:将敌人转化为朋友,思虑周全。
  9.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海域辽阔,无需威严而团结。
  10. 系缧降王,定厥功:捆绑敌王,安定政权。
  11. 澶漫万里,宣唐风:唐风飘扬,蔓延万里。
  12. 蛮夷九译,咸来从:四方蛮夷归附。
  13. 凯旋金奏,象形容:胜利凯旋,奏响庆典。
  14. 震赫万国,罔不龚:震动四方,人人称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植物的根基比喻国家的稳定。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用“江汉”象征地理障碍,表现国家的团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国家的根基、政治的稳定、文化的包容,表达了对唐朝繁荣昌盛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团结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基础与稳定。
  • 南极:隐喻安宁与富饶的地方。
  • 江汉:象征阻隔与联系。
  • 蛮夷:代表四方少数民族,彰显国度的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苞枿”象征什么? A. 国家根基
    B. 植物的枝叶
    C. 个人身份

  2. “江汉之阻”指的是什么? A. 地理障碍
    B. 文化隔阂
    C. 政治问题

  3. “化敌为家”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友好往来
    B. 战争胜利
    C. 文化交流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
  • 《登高》(杜甫):描绘国家的忧虑与壮丽景象。

诗词对比

  • 柳宗元与王勃的作品,前者更注重国家的稳定和团结,后者则多表现个人的志向与失落。柳宗元的诗更具政治色彩,而王勃的诗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柳宗元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泊衡州 吴歈一首送丘宗卿自平江移会稽赠寿老 醉落魄 海棠 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 上沙舍舟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 次韵代答刘文潜司业 虞美人 梅雨五绝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鹰击毛挚 黄雀衔环 剔股 只手遮天 包含尺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捷的成语 出世色 人字头的字 嫌厌 异姓骨肉 欠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素隐行怪 弋字旁的字 胜览 枯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