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发通州》

时间: 2025-04-27 15:06:51

诗句

淮水淮山阻且长,孤臣性命寄何乡。

只从海上寻归路,便是当年不死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6:51

原文展示:

淮水淮山阻且长,
孤臣性命寄何乡。
只从海上寻归路,
便是当年不死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淮水和山川阻隔遥远,我这个孤独的臣子性命寄托在哪个地方呢?我只能从海上寻找归路,这样才能回到当年没有死去的地方。

注释:

  • 淮水淮山:指的是淮河及其周边的山脉,象征着地理上的阻隔。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表达了诗人处于困境中的孤独感。
  • 性命寄何乡:自己的人生安身何处,忧虑无处归宿。
  • 海上寻归路:通过海路寻找回家的路,传达出对归属的向往。
  • 不死方:指的是当年未死之时,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典故解析:

诗中“当年不死方”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人物,表达出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文天祥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背景,诗中渗透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在国破之时,坚决抵抗外敌,最终被俘而死,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

创作背景:

《发通州》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天祥抵抗元军之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发通州》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迷茫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淮水和淮山的长远阻隔,象征了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尤其是“孤臣性命寄何乡”,这种无助感令人心痛,表明了他在国家破碎、家园离散的背景下,内心的惆怅与愁苦。

“只从海上寻归路”则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尽管现实艰难,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回归的路。这种坚持与希望为整首诗注入了强烈的情感。最后一句“便是当年不死方”更是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追寻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理想和信仰的不屈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悲剧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水淮山阻且长:描绘出遥远的自然景象,暗示着阻隔与距离。
  2. 孤臣性命寄何乡:表达了内心对归属的迷惘,孤独的臣子无法找到归宿。
  3. 只从海上寻归路:通过海洋寻找归路,展现出希望与努力。
  4. 便是当年不死方: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淮水淮山”和“孤臣性命”形成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 象征:淮水和海上归路象征着阻隔与希望,使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在困境中对理想与归属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水淮山:象征着阻隔与无奈。
  • 孤臣:代表着孤独与无助。
  • 海上归路:象征着希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理元素是?

    • A. 黄河
    • B. 淮水
    • C. 长江
    • D. 珠江
  2. “孤臣性命寄何乡”中的“孤臣”指的是?

    • A. 文人
    • B. 帝王
    • C. 士大夫
    • D. 诗人自己
  3. 诗中“只从海上寻归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望
    • B. 绝望
    • C. 希望
    • D. 迷茫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文天祥的《发通州》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但文天祥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陆游则在孤独中更显出无奈与感慨,情感基调略显消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新喻丞章季亨 送潘元寿 寄郑伯元 题蒋伯玉作白玉山创亭于廨舍之后榜曰望云思其亲也因赋十韵 宿永福院 次韵王照邻去秋送行并呈滕彦真 十九日招老谢丈 蕃来湖州连与叔骥和叔明父叔宝相从又从和叔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 寄居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权暂 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谋定后战 衣字旁的字 一吠百声 御注 反犬旁的字 璞金浑玉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弃死 齲字旁的字 开口见胆 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乱煞 病字头的字 阜字旁的字 资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