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7:01
东风昨夜忽相过,天地无情柰老何。
千载方来那有尽,百年未半已为多。
君传南海长生药,我爱西山饿死歌。
泡影生来随自在,悠悠不管世间魔。
昨夜的东风突然吹过,天地无情,岁月无情,老去又该如何呢?
千年才来一次的生命又有尽头,百年还没过半就已算多。
你传说南海的长生不老药,而我却偏爱西山的饿死歌。
泡影是随意而生的,悠悠不关心世间的魔障。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诗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后世赞誉。
《庚辰四十五岁》写于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回顾自己四十五岁的人生,感叹岁月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中透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庚辰四十五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反映了文天祥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岁月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东风昨夜忽相过”,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沉思,东风象征着春天与生机,然而它的迅速经过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接着,诗人直面人生的无奈,感叹“千载方来那有尽,百年未半已为多”,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对长生与死亡的对比表现得尤为引人深思。南海的长生药象征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而西山的饿死歌则是一种对死亡的坦然接受。诗人向往的并非长生不老,而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超脱。最后一句“泡影生来随自在,悠悠不管世间魔”,更是表明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淡然与超然,展现了一个智者的心态。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生命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的深刻观察,显示了文天祥作为诗人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文天祥在经历苦难与生命的思考后,选择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死。
《庚辰四十五岁》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南海长生药”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