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12
诗词名称: 中秋
作者: 郑谷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清晨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雨后的天空清新明朗。此时的天气正好,诗人的内心却感到孤寂。战争何时才能平息,故乡的老人还有几位健在?此刻难以消遣时光,我从未学过禅宗。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香:指莲花的清香,暗示美好的自然景象。
- 水国:指水乡,可能是诗人所处的地方。
- 得所:指天气恰到好处。
- 客心:指诗人作为客人,心中感到的孤独。
- 乱兵:指战争中的士兵,暗指战乱。
- 故老:指老年人,象征着故乡的根。
- 消遣:指打发时间。
- 未学禅:指诗人没有学习禅宗的修行。
典故解析:
“水国雨馀天”可能与古代诗人描写雨后清新景象的传统有关;“乱兵”则反映出战乱的背景,可能引申自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晚唐,因其与李白、杜甫等人同为盛唐诗人而声名显赫。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中秋》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祖国动荡与个人孤独的双重困境。中秋是传统的团圆节日,诗人借此节日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郑谷的《中秋》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莲花的清香与雨后的天空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但随后转入对内心的反思,诗人作为异乡的客人,内心却充满孤独与无奈。在这个团圆的节日,诗人不仅感受到外在的美好,也深刻体会到内心的空虚与悲伤。对“乱兵”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而对“故老”的思念,则体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香闻晓莲:晨曦中,清香的莲花映入心头,暗示美好的景象。
- 水国雨馀天:雨后的天空清新,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宁静感。
- 天气正得所:此时天气正好,外在条件很好。
- 客心刚悄然:然而,作为客人的诗人心中却有一丝寂寞。
- 乱兵何日息:对战乱的忧虑,反映出对国家的关心。
- 故老几人全:对故乡老人数量的思考,暗示对家乡的思念。
- 此际难消遣:此时此刻难以打发时间,感到无聊。
- 从来未学禅:诗人承认自己未曾学习禅宗,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形成对称美。
- 意象:莲花象征美好,雨后天空暗示清新与希望。
- 反衬:外在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然而在宁静的表象下却流露出对家乡战乱的忧虑和对亲人团圆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美好。
- 雨后天空:象征清新与希望。
- 故老:象征传统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香”指的是哪种花?
-
诗人心中感到“刚悄然”的原因是什么?
- A. 天气太热
- B. 孤独与思念
- C. 战争的忧虑
- D. 没有朋友
-
诗中提到的“乱兵”是指什么?
- A. 和平士兵
- B. 战争中的士兵
- C. 游击队
- D. 游戏中的角色
答案:
- B. 莲花
- B. 孤独与思念
- B. 战争中的士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郑谷的《中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表现内心孤独,后者则展现酒中豪情,两者都在中秋夜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郑谷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