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43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刘郎已经老了。
不管桃花依旧在笑。
我只想听琵琶,
在那重院中,黄莺啼鸣,寻找谢家的音容。
曲子结束,人已醉。
这情景让我想起在浔阳江上流泪的情景。
长长的东风吹来,
国破山河,夕阳映红了天空。
作者介绍:朱敦儒,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著称。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常常描绘个人的感受和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在国破山河的历史背景下,朱敦儒通过这首词抒发了个人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这首词通过刘郎的老去与桃花的笑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开篇的“刘郎已老”直白地揭示了诗人的年龄和心理状态,接着用桃花的依旧笑颜,暗示尽管个人的青春已逝,但自然依然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也暗含了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要听琵琶”一句,承载着对美好往昔的追忆,琵琶声中似乎有着无尽的情感流淌。重院中莺啼声声,伴随着音乐的回响,使得整个场景更显生动。这里的“谢家”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曲终人醉”则是对音乐带来的醉人效果的描绘,醉中让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和情感之中,似乎隐含着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后面的“多似浔阳江上泪”则让人倍感沉重,国破家亡的景象在诗人心中如泪水般挥之不去,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忧伤。
这首词在抒情上层次分明,情感真实,既有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国家破碎的忧虑展开,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测试:
诗中“刘郎已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管桃花依旧笑”中桃花象征什么?
“曲终人醉”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