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时间: 2025-04-27 01:15:15

诗句

唐蒙论巴蜀,通道至卭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5:15

原文展示:

唐蒙论巴蜀,通道至卭僰。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白话文翻译:

唐蒙谈论巴蜀之地,通往卭和僰两郡。各个郡县分布在西南边陲,夷族人居住在半山岩壁之中。

注释:

  • 唐蒙:历史人物,曾为汉朝的使者,以其对巴蜀地区的了解而闻名。
  • 巴蜀:古代中国的地名,指现在的四川、重庆一带。
  • 卭僰:古代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四川一带。
  • 列郡:指分布的郡县。
  • :边界、边陲。
  •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通常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民族。
  • 岩壁:指悬崖或山壁,通常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典故解析:

唐蒙是汉代的一位著名使者,他的事迹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他在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中,展现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与了解。诗中提到的巴蜀地区,文化丰富,地理复杂,象征着多元文化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缜,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及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稳定、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巴蜀地区的地理与人文,表达对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文化交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巴蜀地区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诗开篇即提到唐蒙,暗示了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展现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巴蜀的地理环境被细致描绘,诗句中提到的“列郡”与“夷居”,不仅描绘了区域的分布,也隐喻了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片土地上,汉族与夷族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诗中以“半岩壁”作为结尾,突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形态的影响,展现了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蒙论巴蜀:引入唐蒙,表明他与巴蜀地理的关系,借此引出后文。
  • 通道至卭僰:指通往卭和僰的道路,展示了地理的连接。
  • 列郡徼西南:描绘了巴蜀地区的郡县分布,强调地理边界。
  • 夷居半岩壁:显示了夷族人独特的居住环境,暗示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通道至卭僰”“列郡徼西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岩壁、夷族等意象,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文化交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意象分析:

  • 唐蒙:象征文化交流的使者。
  • 巴蜀:代表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 岩壁: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象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唐蒙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2. “夷居半岩壁”中的“夷”指的是哪类人? A. 汉族
    B. 外族或少数民族
    C. 官员

  3.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巴蜀
    C. 北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缜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进行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但韩缜更侧重于地理文化的交融,而王维则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 《韩缜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战场 青冢 上所知 抒怀 经范蠡旧居 长安春望 吊万人冢 新竹 登单于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不暇饱 日新月着 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硕彦名儒 打开窗户说亮话 潜语 欺主罔上 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猥闶 心宿 繁丝急管 鸟字旁的字 泄然 鬯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