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4:59
海棠院里寻春色,
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
东窗浑为读书忙。
在海棠院中寻找春天的色彩,
阳光照耀下,红花的香气弥漫整个院子。
不知不觉中,春光已悄然流逝,
我却全心投入书籍,忙于读书。
“东窗”是一个常见的典故,象征着求知和读书的环境。古人常以窗户的方向比喻学问的追求和修身的努力。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善于用词精练,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春光的流逝,却因沉浸于读书而未能充分体会春天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对春光的惋惜。
《海棠》是一首描写春天和读书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向往和对读书的执着。首句“海棠院里寻春色”,通过“海棠”这一意象,引入春天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温暖和生机的氛围。接下来的“日炙荐红满院香”,则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阳光照耀下海棠花的绚丽与芬芳,形成鲜明的春日画面。
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在“东窗浑为读书忙”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他被书本吸引,无法抽身去欣赏窗外的美景,反映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沉醉。这种对春光的错失,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自己选择的坚定。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美丽与书本的沉重,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又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的追求与春天美好时光的错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选择题: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引入春天的主题?
a) 窗户
b) 海棠
c) 书本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东窗浑为读书忙”,反映了诗人对__的追求。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对春光的流逝感到欣慰。(对/错)
对比黄庭坚的《海棠》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矛盾,而杜甫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