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11:26
题甘露寺
——曹松 〔唐代〕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
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
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
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这首诗描写了甘露寺的壮美景色。寺门与巨大的山石相接,清晨的钟声与画角相间。北面的高峰是如此险峻,而西边的僧人常常在这里相聚。天空下无边无际的大海,白云在阳光下映衬着晴朗的山峰。早晚在灯光之外,海涛翻滚,仿佛振动着沉睡的龙。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山水、佛教题材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时期,许多文人纷纷游览寺庙,抒发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慨。甘露寺作为一个著名佛教胜地,吸引了不少游人和僧侣,诗人通过描写其壮丽的自然环境与佛教文化,表达了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
《题甘露寺》是曹松的一首佳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厚情感。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甘露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山水和佛教文化的热爱。
诗的开头,以"香门接巨垒"描绘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给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感觉。接着,"画角间清钟"的意象,带来了耳边回响的清脆钟声,增强了寺庙的宗教氛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与静谧。
"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北面高峰的险峻和西方僧人的聚集,暗示着人们在此处寻求心灵的寄托与交流。接下来的"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诗人以广阔的视野,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和力量,描绘了海浪翻滚的场景,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全诗在自然与宗教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崇高敬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香门”指的是?
“云白久晴峰”中“云白”指的是什么?
诗中“涛头振蛰龙”表现了什么情感?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宁静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的追求。两首诗在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曹松的诗更侧重于宗教氛围,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