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3:40
九江暮春书事
作者: 曹松 〔唐代〕
杨柳城初锁,轮蹄息去踪。
春流无旧岸,夜色失诸峰。
影动渔边火,声迟话后钟。
明朝回去雁,谁向北郊逢。
这首诗描述了春末时分,诗人所见的景象。杨柳在城外初次锁住,马车的轮迹已不见踪影。春水流淌,没有了旧时的岸边,夜色中山峰的轮廓也变得模糊。渔火的影子在水边摇曳,钟声在夜里显得沉闷。明天归去的雁,谁会在北郊与我相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常见于唐诗中。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描绘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正值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九江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九江暮春书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末江边的宁静与美丽。开篇以“杨柳城初锁”引入,营造出一种初春的静谧氛围,接着“轮蹄息去踪”则让人感受到人们活动的消散,似乎暗示着一种孤独感。诗中的“春流无旧岸”与“夜色失诸峰”展现了春水流淌与夜色变幻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无常与变化之美。
而“影动渔边火,声迟话后钟”则通过渔火和钟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最后一句“明朝回去雁,谁向北郊逢”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表达了对离别与重逢的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美景和人生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柳城初锁”意指什么?
“影动渔边火”主要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