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6:39
塞上
作者: 曹松 〔唐代〕
边寒来所阔,今日复明朝。
河凌坚通马,胡云缺见雕。
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
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
在边塞寒冷的地方,宽广的视野展现在眼前,今天的景象又与明天的不同。河流结冰,马儿能够在上面奔跑,胡人的云彩里,雕鸟却不见踪影。沙中我独自哭泣,乡外又有谁来招引我?回首往事仿佛经过了许多年,灵州的柳条已经发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灵州”指的是古代的灵州(今宁夏一带),是边塞的重要地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抒发离别思乡之情,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边塞,反映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体验,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塞上》是一首充满浓厚边塞情怀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在边疆生活的苦闷与孤独。诗的开头“边寒来所阔”便直入主题,描绘出边塞的严寒与广阔,给人以苍凉之感。接下来的“河凌坚通马”,则通过冰封河流的景象,表现出冬季的寒冷与艰难,似乎暗示了生活的困境。
“胡云缺见雕”一句,诗人以北方游牧民族的云彩和雕鸟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诗中孤独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还隐含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接下来的“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诗的末尾“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则将时间与自然的变化结合,表现出岁月的流逝与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柳条的生长,诗人似乎找到了些许生机,但这种生机又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令人感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的严酷与时间的流逝时,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情感的纠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边寒来所阔”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温暖
B. 寒冷
C. 湿润
“河凌坚通马”中的“坚”字用来形容什么?
A. 人情
B. 冰面
C. 沙土
“灵州生柳条”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生命与希望
C. 过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松的《塞上》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曹松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乡,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欣赏。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