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项橐》

时间: 2025-04-30 13:48:55

诗句

义理无穷尽,虽丘或未知。

老聃与项橐,圣岂有常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55

原文展示:

义理无穷尽,虽丘或未知。老聃与项橐,圣岂有常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义理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甚至连孔丘(孔子)也未必能完全理解。老聃(老子)和项橐(项羽)这两位圣人,难道有固定的老师吗?

注释:

  • 义理:指的是道理和理论。
  • :指孔丘,即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老聃:指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项橐:项橐为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 :圣人,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常师:固定的老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其诗风多变,擅于抒情、写景,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关注人情世事。刘克庄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哲学的思考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是在哲学思考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作者对义理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敬仰,同时也对传统教育和师徒关系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智慧的探讨,刘克庄通过对古代哲学家的提及,表现了对知识深度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义理无穷尽”,强调了真理和智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甚至连最受尊敬的孔子也无法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这种观点突显了知识的相对性,表明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需不断探索与学习。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老子与项橐,作者以此指出,即使是那些被视为圣人的人物,也没有绝对的、固定的老师。这样的表达不仅引发对师徒关系的思考,也反映了对个人智慧的重视。每个人的成长与学习都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依赖于他人的教导。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给人以启示,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看待学习和知识的获取更显得尤为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义理无穷尽:义理的真理是无穷无尽的,知识和道理没有尽头。
  2. 虽丘或未知:即便是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也可能对某些真理一无所知。
  3. 老聃与项橐:提到老子和项橐两位智慧的代表,暗示不同的哲学思想。
  4. 圣岂有常师:圣人难道有固定的老师吗?强调智慧与学习的个体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孔子与老子、项橐的对比,突显了不同哲学思想的丰富性。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知识的无穷性与个人学习的特殊性,强调了对智慧的尊重与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义理:象征着真理和知识的深邃。
  • :象征儒家思想的代表。
  • 老聃:象征道家哲学的智慧。
  • :象征着追求真理与智慧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知识的探索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历史的叙述

  2. “义理无穷尽”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知识是有限的
    B.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C. 知识是容易获得的
    D. 知识是没人能理解的

  3. 诗中提到的“丘”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加哲理化,侧重于思考和探讨,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豪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都展示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边竹枝词(七首) 江边竹枝词(七首) 江边竹枝词(七首) 江边竹枝词(七首) 江边竹枝词(七首) 江边竹枝词(七首) 寄完哲清卿参政其婿某近卒 秋词 游西樵遇雨 减字木兰花 思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势孤力薄 凤翥龙蟠 包含咋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落膘 炼油 泰阿倒持 韭字旁的字 包含菲的词语有哪些 薄面 小字头的字 胸中无数 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执宪 不明事理 包含蔡的词语有哪些 怒火中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