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44
游石溪示学者
作者: 元结 〔唐代〕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
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
这条小溪流淌在城下,风景秀丽,令人赞赏喜爱。尤其是春天水流丰盈时,水与石的景象更显得奇特。远处的群山环绕,城市和乡村相互交织。石林环绕着舜祠,正好位于西南方。庭院里没有争吵,郊外的边境已不再设防。时常溪水流来,劝导学者们放下纷争。如今谁不追求武功,儒雅的道理将被遗弃。难道忘记了你们几位,朝夕激励彼此吗?
作者介绍:元结,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对武力的崇尚使得儒雅之道逐渐受到忽视,诗人以游石溪的美景为契机,劝诫学子们重视道德和文化修养。
《游石溪示学者》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小溪、山林、舜祠等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优美的环境,更反映了诗人对学术与道德的关注。开篇以小溪的美丽作为引子,接着描绘春水满溢的奇特景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在自然之美的映衬下,逐渐引入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这一句直白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随着武力的崇尚,儒家文化的价值观逐渐被忽视。诗的后半部分提醒那些学者们要相互激励,珍惜学习的机会,保持对文化的追求。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深刻的社会思考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既有对生命的热爱,又有对学术道路的坚定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世的反思,强调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性,倡导学者们在纷扰中坚持追求知识与品德。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溪位于哪里?
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态度是?
“岂忘二三子”中的“二三子”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