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舂陵行》

时间: 2025-05-05 13:23:24

诗句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24

原文展示

舂陵行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政府的关切,认为一切责任都在于掌管政务的官员。有司在地方上执法,却只会加重对百姓的刑罚。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征收赋税让人悲哀。地方小,民众更是困苦疲惫,家庭破碎,大族也日渐衰弱。早上吃草根,晚上只能吃树皮,生活极度困苦。即使想要发声,也因形势所迫而感到无力,甚至连呼喊都不忍。急报从郭亭发来,来往急促而匆忙,没有宽恕和恩惠,只有不断的催促。官员为了征收赋税,甚至不惜让百姓卖儿女,恐惧和混乱随之而来。听到路上的传言,谁会知道这些苦痛的根源?去冬山贼来袭扰,夺走了家园,几乎没有幸存者。希望能见到王官,能够施以恩惠和抚慰,然而却只被驱逐,毫无生存之道。即使持有皇帝的符节,地方却已乱亡,究竟又是谁的罪过?如果因慢慢违抗命令而受到责罚,那也是理所当然。前人重视守分,认为应该以德行来治理,但现在却反而以祸福相互转移。有人说官员要珍惜自己的职位,然而却不懂得因时而变。我们惟愿那些弱势者能够正直无亏,谁来采纳这国风呢?我想将此诗献上。

注释

  • 有司:指掌管政务的官员。
  • 郡县:地方行政单位。
  • 刑法:法律与刑罚。
  • 征敛:征收税赋。
  • 安人:安抚百姓。
  • 王官:指朝廷的官员。
  • 符节:古代官员的权力象征。

典故解析

“安人天子命”是指国家的安定与皇帝的命令是密切相关的,反映了对统治者的期待与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字仲舒,唐代诗人,与王维、白居易等人齐名,擅长描写民生疾苦,作品蕴含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百姓的困境,表达对当时政府的不满与对民众苦难的关怀。

诗歌鉴赏

《舂陵行》是一首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百姓生活现状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动荡。诗中反复提到的“有司”和“征敛”,直指当时官员的失职与对民众的压迫,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关切。诗中描绘的“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使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困苦与无奈,强烈的对比之下,诗人用平实而又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百姓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

同时,诗中“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一语,揭示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不满与对百姓命运的无奈。整首诗在沉重的基调中,隐含着对未来的希冀,渴望看到更好的治理与对弱者的关怀。元结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透视了人性中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公正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国家的需求很多,责任在于掌管政务的官员。
  2.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地方官员执法,加重对民众的刑罚。
  3.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民众的生活本就艰难,征税更让人悲哀。
  4.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地方小,民众生活困顿,几近破败。
  5.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乡村几乎没有十户人家,大族也日渐衰弱。
  6.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早上只能吃草根,晚上只能吃树皮,生活非常艰难。
  7.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想要说话气愤难忍,但行动却缓慢无力。
  8.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连呼喊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被鞭打。
  9.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急报频频传来,来去匆忙。
  10.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没有宽恕的恩惠,只有不断的催促。
  11.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甚至让百姓卖儿女,发言都怕引起混乱。
  12.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连家产也被索要,生活没有生计。
  13.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听到路上的传言,谁会知道这些痛苦?
  14.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去冬山贼来袭扰,家园被夺,几乎没有幸存者。
  15.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希望能够见到王官,施以恩惠和抚慰。
  16.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然而却只被重重驱逐,毫无生存之道。
  17.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安抚百姓是天子的命令,而我手中正持有权力的符节。
  18.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地方突然乱亡,究竟是谁的过错?
  19.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若因不遵命令而受到责罚,那也在情理之中。
  20.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前人重视守分,祸福不能随意转移。
  21.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有人说珍惜官职,但不懂得因时而变。
  22.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我们希望那些弱者能够正直而不受亏损。
  23.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谁来采纳这国风呢?我想将此诗献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困苦比作草根和树皮,形象化了民众的艰辛。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突出诗人对官员失职和民众苦难的无奈与愤怒。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表达对百姓艰难生存状况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官员失职和国家治理的强烈不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实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呼唤对弱者的关注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根、木皮:象征贫困与艰难的生活。
  • 急符:代表急促的政令与官员的责任。
  • 鞭扑:象征对百姓的压迫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有司”指的是( ) a. 百姓
    b. 官员
    c. 商人
    d. 士兵

  2. 诗人希望见到的“王官”是指( ) a. 皇帝
    b. 地方官员
    c. 军队指挥官
    d. 民间领袖

  3. 诗中提到的“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反映了什么状况?( ) a. 生活富裕
    b. 生活困苦
    c. 生活安定
    d. 生活幸福

答案

  1. b. 官员
  2. b. 地方官员
  3. b. 生活困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月夜下的春景,表达了对人间离愁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现了离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个人的无奈,描绘了高处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世的困惑,虽立意不同,却同样传达出对人世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结诗文集》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游目聊作 相和歌辞。从军行 至分陕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 别李峤得胜字 赋得春云处处生 送刘少府游越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八年华 相逐心生 乐退安贫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疢如疾首 匸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凌晷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工字旁的字 百计千方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牙字旁的字 以毁为罚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反躬自省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花曲 强济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