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0:29
少梁山势何岧峣,
林烟漠漠风萧颾。
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客言禹庙登临好,空濛万里无尘嚣。
桑柘刺眼槐花落,来穿萝径同游遨。
龙门直下五十里,秦山晋树相周遭。
云气苍茫看不见,青天一豁奔惊涛。
七月暑退蝉鸣号,雨脚欲下风雷交。
鲸鱼逞怒呼其曹,两河左右纷动摇。
呜呼战伐经几载,木罂渡口横弓刀。
昔自楚归岁在卯,夜携八口趋中条。
间道汾阴止河浒,欲披葭菼寻渔舠。
隔岸人家闻吠犬,望庐不到心徒劳。
一从朝那来效顺,甲兵如雪都潜销。
吾党高卧饱闲散,不妨老作韩山樵。
西来凉气入乌帽,祇应饮酒持霜螯。
向夕客散不须约,通林明日还连镳。
少梁山的山势是何等峥嵘高耸,
林间烟雾缭绕,风声萧瑟。
在正午的祠堂高达一百丈,这座山与它对峙,争高低。
听客人说,登上禹庙极好,空旷迷离,万里无尘嚣。
桑树和柘树刺眼,槐花纷纷落下,
我们穿过缠绕的藤径,一同游玩。
龙门直下五十里,秦山和晋树环绕左右。
云气苍茫看不见,青天一豁然奔涌惊涛。
七月的酷暑渐退,蝉声鸣叫,
雨脚将至,风雷交加。
鲸鱼发怒呼叫它的伙伴,两河的水流左右纷动摇摆。
唉,战乱经过多少年,木罂渡口横刀立马。
往昔自楚地归来,时在卯年,夜里带着八口人朝中条奔去。
走小路在汾阴停靠河边,想要披开芦苇寻找渔船。
隔岸的人家听到犬吠,望着庐舍却无能为力。
一自早上而来效顺,甲兵如雪已然潜藏。
我党高卧享受清闲,不妨老作韩山的樵夫。
西来的凉风入了乌帽,
只应饮酒享受霜螯。
到傍晚客人散去不必约定,明天通林再相连。
作者介绍:王又旦,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结合,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又旦与友人游览少梁山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王又旦的《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慨交织的诗。全诗以少梁山的巍峨壮观为起点,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与氛围,诗人通过对树木、风、云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中提到的“禹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
随着诗作的推进,王又旦通过“七月暑退蝉鸣号,雨脚欲下风雷交”描绘了自然的变迁,尤其是风雨交加的场景,给人以紧迫感,暗示了历史的动荡与社会的变迁。接着,诗人用“鲸鱼逞怒呼其曹,两河左右纷动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诗中对于“战伐”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重感受。
最后,诗人转向个人的生活感悟,提到“吾党高卧饱闲散”,体现了一种对悠闲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淡然。整首诗在描绘壮丽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内心的追求,形成一种和谐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载体,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然,体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禹庙”是为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甲兵如雪”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七月暑退蝉鸣号”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