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舜江黄晦木宁都曾止山饮西园次晦木留别韵》

时间: 2025-05-02 01:41:47

诗句

长昼摊书转木阴,朅来好友共登临。

不将名字依刘表,合有溪山著庆禽。

卖屦织帘高士传,绿樽明月故人心。

何年踏浪追潮汐,一梦江头柳十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47

原文展示

长昼摊书转木阴,
朅来好友共登临。
不将名字依刘表,
合有溪山著庆禽。
卖屦织帘高士传,
绿樽明月故人心。
何年踏浪追潮汐,
一梦江头柳十寻。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白昼里,我在树荫下摊开书本,
这时,朋友来访,我们一起登高俯瞩。
我不会像刘表那样只顾名声,
而是希望与自然相伴,共享美景和鸟鸣。
卖鞋的和织帘的故事传给高士,
在明亮的月光下,故人的心情相互交融。
不知何年何月,我曾追逐海浪,
一梦之间,江边的柳树已高十寻。

注释

  • :恰好、正好,古文中常用。
  • 刘表:指三国时期的刘表,以名声著称。
  • 溪山:指山水风光,象征自然之美。
  • 卖屦:卖鞋,象征平民生活。
  • 高士:指志向高洁的人。
  • 绿樽:绿色的酒杯,象征饮酒作乐。
  • 潮汐:指海浪的潮起潮落,寓意时光流逝。

典故解析

  • 刘表:刘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地方割席,他的名声在世,但往往被后人批评为无能。诗人以此为例,强调不应过于追求名声,而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江头柳: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之振,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诗风清新自然,重视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友人莅临时的欢聚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递了诗人与友人一起享受生活、品味自然的愉悦心情。开篇以“长昼摊书转木阴”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悠然的场景,树荫下的阅读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提到好友的到来,瞬间打破了宁静的孤寂,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诗中提到的“溪山”与“庆禽”,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也隐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诗人不愿依附于名声,而更希望与自然和朋友共享人生的乐趣,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何年踏浪追潮汐,一梦江头柳十寻”,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整个诗篇通过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昼摊书转木阴:描绘悠长的白天,诗人在树荫下阅读,营造出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 朅来好友共登临:朋友的到来打破了孤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不将名字依刘表:强调不追求名声,反而重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
  • 合有溪山著庆禽: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与朋友共享快乐,象征和谐与安宁。
  • 卖屦织帘高士传:平民生活的情景,与高士的传说形成对比,寓意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 绿樽明月故人心:在明月下,畅饮之间,故人的情谊更加深厚。
  • 何年踏浪追潮汐:追忆往昔,曾经的追逐和畅游,象征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
  • 一梦江头柳十寻:梦中江边的柳树令人感怀,象征时光流逝与对过往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卖屦织帘”与“高士传”,形成了对称美。
  • 比喻:诗中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使意象更加生动。
  • 象征: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阴:象征宁静与舒适的环境,是思考和交流的理想场所。
  • 溪山:代表自然之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绿樽:寓意欢聚时刻的愉悦与友谊的珍贵。
  • :象征离别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表”象征什么?

    • A. 名声
    • B. 财富
    • C. 高洁
    • D. 朋友
  2. “长昼摊书”中的“摊书”指的是什么?

    • A. 看书
    • B. 读书
    • C. 写书
    • D. 书本
  3. 诗中“绿樽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忧伤
    • C. 欢乐
    • D. 孤独

答案

  1. A. 名声
  2. B. 读书
  3. C. 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理想的结合。
  • 李白《将进酒》:表达饮酒作乐与友谊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吴之振《同舜江黄晦木宁都曾止山饮西园次晦木留别韵》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吴之振更关注友谊与内心感受,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贻文举 对梓树花 徐氏南园对雨 为方厓画山就题 寄杨廉夫 送马生 怀寄强行之常州学官 古诗一首奉送友仁贤良之京师 听袁员外弹琴(一首。有引) 凭阑人·赠吴国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日夜夜 厚德载物 统类 一目了然 流言混语 亠字旁的字 雪连纸 全毁 牛字旁的字 以强欺弱 包含钞的词语有哪些 遂心应手 子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掐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