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15
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籍名流。
这片古老的艾草地风景如画,修宁的景色最为幽静。
溪水的声音常常伴我入梦,山色正好映衬着秋天。
树木茂密,青苔覆盖了小径,庭院空旷,明月洒满了楼台。
清亮的月光历久弥新,高洁的品德和才华为名流所传颂。
冯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题徐氏金湖书院》作于诗人游览金湖书院时,受到周围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这首诗以徐氏金湖书院为题,描绘了书院周围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首联“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以自然景物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的“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诗意的环境,仿佛溪水的流淌声伴随着诗人入梦,山色映衬着深秋的时节,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中间的“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进一步描绘了书院的环境,树木繁茂,青苔覆盖的小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而月光洒满了庭院,更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停滞,理想的生活就在眼前。
最后两句“清辉光累世,高义籍名流”则是全诗的升华,强调了高洁的品德和才华的传承,清辉象征着理想与真理,历久弥新。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和高尚品德的赞颂,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诗中提到的“修宁”指的是哪个地方?
“树密苔封径”中的“径”指的是什么?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对比冯拯的诗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冯拯更注重表现理想人格的传承,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