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13
洞霄宫
作者: 刘清之
青山锁断红尘路,
石柱干霄藏洞府。
老蛟据窟不可窥,
千古流泉替渠舞。
真墟容我辄跻攀,
心旷方知白日闲。
飞仙一去忽已远,
坐对松梢云往还。
青山把红尘的道路锁断,
石柱直插云霄隐藏洞府。
老蛟盘踞在洞中无法窥视,
千古的流水仿佛在替渠舞动。
真境让我时常攀登,
心旷神怡才知白天悠闲。
飞仙一去转瞬已远,
坐对松梢云雾往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飞仙”在道教文化中常指代那些修成正果的仙人,代表追求超脱的理想和境界。“千古流泉”则可以理解为时间的象征,流泉的舞动与历史的延续相呼应,暗示着生命的永恒。
作者介绍:
刘清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融入道教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洞霄宫》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借助山水意象,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理想境界的心态。
《洞霄宫》以青山、石柱、老蛟、流泉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清幽而神秘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青山锁断红尘路”,开篇即点明了世俗与自然的对立,仿佛世外桃源被高山阻隔,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接着,石柱“干霄藏洞府”,象征一种高远的追求与隐秘的境地。这里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老蛟的“不可窥”则暗示了人对某些神秘事物的无能为力,而“千古流泉替渠舞”则赋予了时间流逝的生命力,流泉作为自然的象征,带来了历史的厚重感。
后面的“真墟容我辄跻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而“心旷方知白日闲”则体现了在这种追求中获得的内心宁静。最后一句“飞仙一去忽已远”,将仙人的离去与人的渺小感相结合,反映出人对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与短暂生命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丰富的哲理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青山锁断红尘路”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B. 对山水的热爱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回顾
填空题:诗中“心旷方知__闲”中的空缺应填入什么词语?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飞仙”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或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