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57
海门曙色射东溟,晴日和烟染翠屏。
山势平分双练白,天光倒浴一螺青。
塔含舍利云俱活,窟近蛟龙水亦腥。
笑指老僧乘舸惯,怒涛深处汲中泠。
海门的曙光射向东海,晴日与烟雾交融,染上了翠绿的山屏。
山势如双条白练般分开,天光倒映在青色的螺壳上。
塔内藏着舍利,云雾缭绕显得生机勃勃;
洞穴近在咫尺,水波中透着龙的腥味。
我笑着指着那位老僧,他驾着船在惊涛中游刃有余,
在怒涛的深处汲取清凉的水。
行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致,风格清新,常融入个人情感。
《登金山作》创作于作者游览金山时,因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而成。金山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诗中展现了山水之美与宗教文化的交融。
《登金山作》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思考。开篇通过“海门曙色射东溟”的描写,营造出清晨海面上的宁静与广阔,阳光与烟雾交相辉映,仿佛为大自然披上了绚丽的彩衣。接着,诗人通过“山势平分双练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观,展现出山水的层次感与动态美。
后两联则更为深邃,诗人通过“塔含舍利云俱活”的描写,将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显示出宗教的神秘与生机。最后一句“笑指老僧乘舸惯”,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僧驾船的欣赏,似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面对自然的风浪,老僧从容自若,汲取自然的清凉。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更融入了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壮丽与宗教的神秘时,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海门”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神兽
C. 一种天气
D. 一种植物
诗中的“怒涛深处汲中泠”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怒涛的危险
B. 与自然的和谐
C. 内心的恐惧
D. 对生活的无奈
“塔含舍利云俱活”中,舍利的含义是:
A. 一种植物
B. 佛教遗物
C. 一种水源
D. 宗教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