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16
重归宜春经过萍川题梵林寺
作者:袁皓 〔唐代〕
梵林遗址在松萝,
四十年来两度过。
泸水东奔彭蠡浪,
萍川西注洞庭波。
村烟不改居人换,
官路无穷行客多。
拖紫腰金成底事,
凭阑惆怅欲如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四十年间两次经过梵林寺的感慨。梵林寺的遗址位于松萝之间,四十年来我曾两度经过这里。泸水奔向彭蠡湖,萍川流入洞庭湖。村子的烟雾依旧,但居住的人却已经换了,官道上行走的客人似乎无穷无尽。穿着紫衣金饰的我,心中感慨万千,倚着栏杆,满心惆怅,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袁皓,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后。其诗风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本诗创作于作者重游梵林寺之时,正值四十年后的回忆,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梵林寺的再访,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回忆与感慨。诗中“梵林遗址在松萝”开篇即将环境描绘得清幽而宁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泸水与萍川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一种岁月无情、瞬息万变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比“村烟不改居人换”,展现了人事的变迁,或许是对故乡情感的惆怅与思念。
最后两句“拖紫腰金成底事,凭阑惆怅欲如何”以个人的反思收尾,暗示着身份的变迁与内心的孤独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展示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梵林遗址”位于哪里?
诗人四十年间几度经过梵林寺?
“拖紫腰金”的意思是?
通过对比袁皓与李白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所不同。袁皓更注重对过去的沉思与人事的变迁,而李白则常常体现出豪放与壮志。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