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笳鼓归来》

时间: 2025-05-02 12:14:59

诗句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

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

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

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

浑未得,文章力。

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

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

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59

满江红·笳鼓归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白话文翻译

笳鼓声响归来,我高举鞭子问道,你的境况如同诸葛亮吗?人们说,五月匆匆而过,渡过泸水深入敌境。白色的羽毛在风中飞舞,貔虎的吼声震天,青溪的道路被阻断,猩猩和鼯鼠悲鸣。早就有红尘一骑在平冈上落下,急于传递捷报。三万卷书的兵法,都是龙韬的客人。虽说未能获得太多,但我对文章仍有力。将诗书带在马上,笑着驱赶敌人的锋镝。明年金印的成就如同斗大,貂蝉却依然自我遮掩。待到功勋业绩达到云端,浯溪的石头将会铭刻。


注释

  • 笳鼓: 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
  • 诸葛: 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匆匆: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渡泸: 指渡过泸水,象征征战的艰难。
  • 貔虎: 比喻猛兽,象征敌人的凶猛。
  • 猩鼯: 指猩猩和鼯鼠,象征悲鸣之声。
  • 平冈: 指平坦的山冈,象征安静之处。
  • 龙韬: 指《龙韬》兵法,古代兵书。

典故解析

  • 诸葛亮: 以其智谋著称,代表着智慧与权谋。
  • 貂蝉: 传说中的美女,象征隐忍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与忧虑。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国难当头,他渴望为国效力,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笳鼓归来》通过激昂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内心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诗中以“笳鼓归来”开头,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将士归来的场景与急迫的情感紧密结合。接着提到诸葛亮,暗示自己亦有报国之志,令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

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如“白羽风生貔虎噪”,将自然景象与战争场面相结合,增强了诗的冲击力与情感深度。“三万卷,龙韬客”则表明作者对兵法的渴求和对战局的关注,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最后,诗人以隐喻的手法描绘了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功勋的渴望及理想的坚定。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出辛弃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笳鼓归来: 表达了战争结束后归来的激动。
  2. 举鞭问何如诸葛: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渴望像他一样为国效力。
  3. 人道是匆匆五月: 反映出时间的急促与战斗的紧迫感。
  4. 渡泸深入: 象征艰难的征程。
  5. 白羽风生貔虎噪: 描绘战斗的紧张氛围。
  6. 青溪路断猩鼯泣: 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伤和无奈。
  7. 早红尘一骑落平冈: 反映出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
  8. 捷书急: 表达了急于传递捷报的心情。
  9. 三万卷,龙韬客: 强调对兵法的重视。
  10. 浑未得,文章力: 表达诗人对才华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与战争相结合,增强表现力。
  • 拟人: 让猩鼯泣,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 增强了艺术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笳鼓: 战争与归来的象征。
  • 白羽: 代表勇士与战斗。
  • 青溪: 象征阻碍与艰难。
  • 金印: 代表功勋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笳鼓归来”中的“笳鼓”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乐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答案: A

  2. 诗中提到的“诸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诸葛瑾
    C. 诸葛亮的兄弟
    答案: A

  3. “金印明年如斗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成就的期待
    B. 对金钱的渴望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反映了相似的英雄豪情。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同样展现了对理想与美好未来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满江红·笳鼓归来》 vs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偏向于战斗的激昂,而苏轼则更显悠闲的哲理。

参考资料

  • 《辛弃疾集》: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了解其创作风格。
  • 《宋词三百首》: 经典宋词选集,提供背景和注释。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夜鹭 戴文进春山叠翠图 奉祠东太乙宫七首 七言步虚辞二首 其一 春雨 送王先辈还二华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阻雨宿一嘉铺杨家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五五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同生 奋臂一呼 认军旗 雪兆丰年 虫字旁的字 孀雌 王资 同字框的字 背乡离井 苦闷 鼠肚鸡肠 内外有别 秋结尾的成语 包含殒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