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鹦鹅赋》

时间: 2025-07-28 21:30:32

诗句

陇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时时绿羽翻。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30:32

原文展示:

鹦鹉赋 陇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时时绿羽翻。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从陇西的千里之外飞向平原,西望时常常看到绿色的羽毛翻飞。不像祢衡最终被杀,只因为他能说出世人的话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陇西:地名,今甘肃省一带。
  • 绿羽: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 祢生:指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而被杀。
  • 世人言:指普通人的话语,这里暗指祢衡因言获罪。

典故解析:

  • 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而被曹操所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作品多以爱情和人性为主题,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意象,隐喻了祢衡的悲剧,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意象,巧妙地引入了祢衡的典故,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诗中的“绿羽翻”形象生动,既描绘了鹦鹉的美丽,也暗喻了祢衡的才华。最后一句“止因能作世人言”,直接点出了祢衡悲剧的根源,即他的直言不讳,从而引发读者对言论自由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陇西千里向平原”,描绘了鹦鹉从远方飞来的景象,象征着自由和远方。
  • 第二句“西笑时时绿羽翻”,通过“绿羽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鹦鹉的美丽和活泼。
  • 第三句“不似祢生终见杀”,引入了祢衡的典故,暗示了言论的危险。
  • 第四句“止因能作世人言”,直接点出了祢衡悲剧的根源,即他的直言不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鹦鹉的意象,比喻祢衡的才华和悲剧。
  • 拟人:“西笑时时绿羽翻”中的“西笑”赋予了鹦鹉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鹦鹉和祢衡的对比,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羽:象征美丽和自由。
  • 祢生:象征直言不讳和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祢生”指的是谁? A. 祢衡 B. 曹操 C. 汤显祖 D. 李白

  2. 诗中的“绿羽翻”描绘的是什么? A. 鹦鹉的美丽 B. 祢衡的才华 C. 平原的景色 D. 陇西的风光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B. 对祢衡的赞美 C. 对鹦鹉的喜爱 D. 对陇西的怀念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同样探讨了爱情和人性。

诗词对比:

  • 《鹦鹉赋》与《牡丹亭》:两者都展现了汤显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其文学风格的重要资料。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令映替任)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华清宫 残花(一作杨发诗)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贵游 干越亭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一本题上有润州二字) 江州望庐山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鳞半爪 介人 歺字旁的字 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方千骑 土龙沐猴 以强凌弱 消黯 秃宝盖的字 聿字旁的字 包含呢的词语有哪些 进履圯桥 振兴中华 卝字旁的字 鼓唇咋舌 逸僭 龙字旁的字 包含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