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52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东南苍翠何崔嵬,
横流一望幽抱开。
影寒已令水底去,
脚阔欲过湖心来。
深处不唯容鬼怪,
暗中兼恐有风雷。
仙人往往今谁在,
红杏花香重首回。
东南方的山峦苍翠高耸,
一望而去,幽静的湖水在怀抱中流淌。
水面上的影子已经暗淡,似乎要沉入水底,
我的脚步却想走到湖心的地方。
深处不仅能容纳鬼怪,
在阴暗中还时常害怕有风雷。
仙人往日常常在这里,现如今又有谁在?
红杏花香弥漫,勾起我重回的心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仙人往往今谁在”暗指古代文人对仙人传奇故事的向往与追忆,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罗隐(约835年-约900年),字文懿,号少游,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流寓江州期间,因思念庐山的自然风光而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江州望庐山》是罗隐在江州时的创作,诗中通过描绘庐山的苍翠与湖水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开篇以“东南苍翠何崔嵬”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壮丽,紧接着以“横流一望幽抱开”展示湖水的宁静,形成了一种“山水相依”的意境。接下来的句子“影寒已令水底去”进一步增强了湖水的神秘感,暗示着水的深邃与寒冷。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更是在表达自己对生命深处的思考和对远方理想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表达了对不可知的恐惧,展现了人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助,而“仙人往往今谁在”又引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似乎在追问如今的自己与理想生活的距离。最后“红杏花香重首回”则通过花香回忆起往日的美好,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在山水之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和隽永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与湖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南苍翠”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A. 北方
B. 西南
C. 东南
D. 西北
“影寒已令水底去”中“影寒”指的是什么?
A. 人的影子
B. 水面的影子
C. 影子发冷
D. 鬼怪的影子
诗的最后一句“红杏花香重首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怀念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