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

时间: 2025-05-07 07:30:05

诗句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05

原文展示: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白话文翻译:

时光流转,兴盛的情景常常出现,世事纷扰,我却只与春酒相伴。过去我的醉眼扫视四方,粗略了解柴桑之地的人们都是姓陶的。

注释:

  • 时复:时常、时不时。
  • 中之兴:指兴盛的事物。
  • 是非一付:世间是非纷扰,已不在意。
  • 春醪:春天的美酒,指酒。
  • 醉眼略四海:醉酒后眼光模糊,略微看遍四方。
  • 粗遍:粗略地了解、遍及。
  • 柴桑:指柴桑山,地名。
  • 人姓陶:这里指的是陶渊明,隐士诗人。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代表作有《桃花源记》。诗中提到的“陶”即指陶渊明,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借用陶渊明的名号,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纷争的漠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时复中之兴已高”道出时光流转中,社会的繁华与喧嚣。接着“是非一付与春醪”,则是对纷争的淡漠,强调了春酒的美好,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世俗的逃避。之后“向来醉眼略四海”又展现了诗人醉酒后的洒脱与自由,最后一句“粗遍柴桑人姓陶”则是对陶渊明的致敬,寓意着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文化的认同。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复中之兴已高:反映社会的繁华与变化。
  2. 是非一付与春醪:表达对世事纷争的无所谓,追求内心的宁静。
  3. 向来醉眼略四海:用醉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潇洒与自我放逐。
  4. 粗遍柴桑人姓陶:以陶渊明为象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是非一付与春醪”与“醉眼略四海”形成对照,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醉酒比作看世界的方式,暗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漠然与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醪:象征美好与享受,反映诗人的生活态度。
  • 醉眼:象征一种自由和洒脱的生活状态。
  • 柴桑:代表人们所向往的宁静田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醪”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酒
    • B. 春天的花
    • C. 春天的雨
    • D. 春天的风
  2. “人姓陶”中的“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陶侃
    • C. 陶弘景
    • D. 陶渊明的朋友

答案:

  1. A. 春天的酒
  2. A.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方岳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更为洒脱,直接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与田园的向往,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渗透出隐士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岳的《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宝学连公挽诗二首 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 丞厅后圃双梅一枝发和似表弟韵 复用前韵简叔共文伯公序三友 送似表弟还乡 碧霄泉 再用前韵 次韵公晔席上见赠即席和之 晚饮东湖亭用硕夫韵 富沙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包含只的成语 麇舌 先号后笑 繁华胜地 物穆 车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恒昫 铭章 虑周藻密 走字旁的字 食鱼遇鲭 逾千越万 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新发于硎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