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6
孤石自何处,对之疑旧游。
氛氲岘首夕,苍翠剡中秋。
迥出群峰当殿前,雪山灵鹫惭贞坚。
一片孤云长不去,莓苔古色空苍然。
这块孤石从何而来,我对它的来历感到疑惑,仿佛曾在这里游玩过。
傍晚时分,氛围弥漫在岘山之巅,秋天的苍翠在剡溪之间显得格外迷人。
这块孤石屹立在殿前,显得与群峰迥然不同,连那雪山上的灵鹫也因它的坚贞而感到惭愧。
一片孤云久久不去,苔藓的古色让人感到空旷而苍凉。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梦得,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写山水景色和隐居生活。
《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创作于刘长卿游览岘山时,面对孤石产生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与孤石的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以孤石为中心,展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孤石自何处”引入,表现出诗人对孤石的疑惑,仿佛它承载着某种历史或记忆。通过描绘岘山的氛围和剡溪的秋色,诗人将自然之美与孤独之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迥出群峰当殿前”一句,展现出孤石的突出与傲然,让人联想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雪山灵鹫惭贞坚”中,灵鹫的傲然与孤石的坚韧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坚贞品质的赞美。最后一句“一片孤云长不去,莓苔古色空苍然”则用孤云和古色苔藓渲染出一种空灵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构图精巧,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孤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王维
C. 刘长卿
D. 李白
答案:C. 刘长卿
诗中提到的“灵鹫”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高洁与理想
C. 忍耐
D. 强壮
答案:B. 高洁与理想
诗中“孤石自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疑惑?
A. 孤石的来历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生的意义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孤石的来历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