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05
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
作者:刘长卿
征途逢浐水,忽似到秦川。
借问朝天处,犹看落日边。
映沙晴漾漾,出涧夜溅溅。
欲寄西归恨,微波不可传。
在征途上遇到浐水,忽然让我想起了秦川。
我向路人询问朝天的方向,依然看到落日的余晖在天边。
阳光映照下的沙滩波光粼粼,山涧流出的水声潺潺。
我想将对西归的思念寄托于水波,但这微波却无法传达我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10年-约785年),字景纯,唐代诗人,生于山西,晚年曾任职于安州,致力于诗歌创作。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风景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长卿的征途中,经历浐水时,感怀故乡及人生的无常。诗作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征途逢浐水”引入情境,瞬间将读者带入宁静的自然环境,浐水的出现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的秦川,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通过“借问朝天处,犹看落日边”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无奈的情绪,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意象运用上,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阳光下的沙滩波光粼粼,山涧水声潺潺,既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念。最后一句“欲寄西归恨,微波不可传”则通过水波传情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思乡情切却又无处寄托的无奈与惆怅,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长卿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深刻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愁苦,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无奈与愁苦,蕴含着对人生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浐水”位于哪个省?
“欲寄西归恨,微波不可传”中的“微波”象征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其更多是友情的寄托,而刘长卿的诗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