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8:22
送陈颖仲赴省闱
作者:李弥逊
木末挥斤玉未镌,
清姿直节已飘然。
诗书插架嗤三万,
文字撑肠富五千。
笔下行看吐黄绢,
选中应喜探青钱。
管城自有封侯相,
得路功名且着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学子前往省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虽然木材的末端挥动着斧头,却仍未雕刻出美玉,暗示着诗人对年轻人尚未成才的感慨;接着赞美了学子的清雅风姿和坚定品格,认为他已然出众。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诗书丰富,文字饱满,暗示着学子的学识渊博。然后提到笔下能写出美妙的文章,若能被选中,必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与喜悦。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前往管城(即朝廷)必定有机会获得封侯的荣华,叮嘱他在路上努力拼搏,争取功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士人的理想与奋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士人心态。李弥逊的诗作常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对知识与功名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送别友人陈颖仲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之际。作为士人,陈颖仲的前途与命运寄托于考试,李弥逊以此诗表达对他前程的祝福与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与士人对功名的渴望。
《送陈颖仲赴省闱》是一首充满激励和期许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弥逊对友人陈颖仲的美好祝愿。开篇以“木末挥斤玉未镌”引入,既表明了年轻学子尚未成材的状态,也暗示了未来潜力的巨大。接下来的“清姿直节已飘然”则称颂了陈的品行与气质,显示出诗人对其深厚的信任和期望。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诗书插架嗤三万,文字撑肠富五千”传达了陈颖仲的学识之广,表现出士人对知识的崇尚与追求。最后四句则进一步鼓励陈颖仲,寄托了对其未来成功的期待,强调了功名的荣耀与实现梦想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奋斗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表达的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李弥逊通过这首诗不仅为友人送行,更是对当时士人阶层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表现出对科举制度与士人命运的深刻关注。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年轻学子的激励与祝福,表现了士人对知识与功名的渴望,传达出努力奋斗、追求理想的积极向上精神。
李弥逊的《送陈颖仲赴省闱》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木末挥斤”是指什么?
“清姿直节”形容的是谁的特点?
通过对比,王勃的诗歌更强调离别的感伤,而李弥逊则更突出对友人的激励与期望。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功名的追求,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