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内赴征三首》

时间: 2025-04-27 15:00:59

诗句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59

原文展示:

王命三征去未还,
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
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
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
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
行行泪尽楚关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应王命出征而不得不与妻子离别的情感。诗人未能归来,明天就要出发经过吴关。高耸的白玉楼阁在眼前看不见,只有通过望夫山才能寄托思念。出门时,妻子强行拉着自己的衣服,询问西行要多久才能归来。归来的时候若佩戴着黄金印,切记不要像苏秦那样不下机床。楼阁用翡翠装饰,梯子用金子制成,谁能在此独自宿夜,靠门啼哭呢?夜晚坐在寒冷的灯下,直到晨曦来临,泪水已在楚关尽流。

注释:

  • 王命:指皇帝的命令。
  • 白玉高楼:高耸的楼阁,象征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地方。
  • 望夫山:传说中女子在此望夫,象征思念。
  • 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因不愿离开机床而被称道。
  • 翡翠:一种贵重的宝石,这里比喻高贵的楼阁。
  • 寒灯:形容夜晚的灯光微弱而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别内赴征三首》是李白在接受征召出征时写的,表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妻子的思念。诗作产生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许多文人都被迫离开家庭,投身于国家的征战中。

诗歌鉴赏:

李白的《别内赴征三首》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家庭的思念。首联“王命三征去未还”,直接点明了诗人出征的原因,感受到国家使命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白玉高楼看不见”这样的意象,隐喻了美好生活的遥远与无法触及,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伤感。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这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妻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与不舍,生动而又真实。诗人无奈的回答,透露出他内心的挣扎与痛楚。后面的“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李白的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思念与无奈的离愁。李白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表达了个人情感,更是对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命三征去未还:说明诗人因皇帝的征召而出征,尚未归来。
  2. 明朝离别出吴关:预示着明天即将离别,经过吴关。
  3. 白玉高楼看不见:象征美好生活的遥远与无法实现。
  4. 相思须上望夫山:思念寄托在望夫山上,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意象。
  5. 出门妻子强牵衣:描绘妻子的挽留,展现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6. 问我西行几日归:妻子关心他的归期,表达出对离别的忧虑。
  7. 归时倘佩黄金印:即使归来有荣华富贵,也要保持内心的淡泊。
  8. 莫学苏秦不下机:借用苏秦的典故,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家庭的责任。
  9. 翡翠为楼金作梯:描绘富贵的楼阁,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0. 谁人独宿倚门啼:表现孤独与无助的情感。
  11. 夜坐寒灯连晓月: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交织。
  12. 行行泪尽楚关西:最后流泪的绝望,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白玉高楼”比喻美好生活的理想。
  • 对仗:如“寒灯连晓月”,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典故:引用苏秦的故事,增强诗歌的深度与历史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与思念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国家使命的无奈。诗人在面对征召时,既有对家人的不舍,又有对功名的淡泊,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王命:国家的召唤,责任。
  2. 白玉高楼:理想、奢华的生活。
  3. 望夫山:思念、离别的象征。
  4. 寒灯:孤独、寂寞的夜晚。
  5. 黄金印:功名、荣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望夫山”象征什么?
    A. 思念
    B. 荣耀
    C. 旅行
    D. 忍耐

  2. 诗人出征的原因是什么?
    A. 家庭原因
    B. 王命征召
    C. 个人愿望
    D. 生活需要

  3. “归时倘佩黄金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财富的追求
    B. 功名的淡泊
    C. 家庭的责任
    D. 旅行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别内赴征三首》和王昌龄的《出塞》均表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李白的诗更加情感细腻,着重于个人情感;而王昌龄的《出塞》则更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英雄气概,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那个时代诗人对离别、家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次韵李公显木樨) 念奴娇 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 念奴娇 西氿舟行遇飓风同南耕赋 念奴娇 为声甫甥题“戏猫仕女图” 念奴娇四首 其一 念奴娇 己酉除夕 念奴娇 其十四 送曹颂嘉中翰省觐见、归江阴。 念奴娇 咏玫瑰花 念奴娇 用前韵自题六十一岁小像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照天蜡烛 不易乎世 走字旁的字 趘然 抓耳挠腮 田字旁的字 一枕黑甜 麝父 飞字旁的字 振兵释旅 愁潘病沈 跨险 背地厮说 鼎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