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59
王命三征去未还,
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
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
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
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
行行泪尽楚关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应王命出征而不得不与妻子离别的情感。诗人未能归来,明天就要出发经过吴关。高耸的白玉楼阁在眼前看不见,只有通过望夫山才能寄托思念。出门时,妻子强行拉着自己的衣服,询问西行要多久才能归来。归来的时候若佩戴着黄金印,切记不要像苏秦那样不下机床。楼阁用翡翠装饰,梯子用金子制成,谁能在此独自宿夜,靠门啼哭呢?夜晚坐在寒冷的灯下,直到晨曦来临,泪水已在楚关尽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别内赴征三首》是李白在接受征召出征时写的,表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妻子的思念。诗作产生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许多文人都被迫离开家庭,投身于国家的征战中。
李白的《别内赴征三首》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家庭的思念。首联“王命三征去未还”,直接点明了诗人出征的原因,感受到国家使命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白玉高楼看不见”这样的意象,隐喻了美好生活的遥远与无法触及,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伤感。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这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妻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与不舍,生动而又真实。诗人无奈的回答,透露出他内心的挣扎与痛楚。后面的“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李白的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思念与无奈的离愁。李白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表达了个人情感,更是对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与思念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国家使命的无奈。诗人在面对征召时,既有对家人的不舍,又有对功名的淡泊,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望夫山”象征什么?
A. 思念
B. 荣耀
C. 旅行
D. 忍耐
诗人出征的原因是什么?
A. 家庭原因
B. 王命征召
C. 个人愿望
D. 生活需要
“归时倘佩黄金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财富的追求
B. 功名的淡泊
C. 家庭的责任
D. 旅行的期待
李白的《别内赴征三首》和王昌龄的《出塞》均表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李白的诗更加情感细腻,着重于个人情感;而王昌龄的《出塞》则更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英雄气概,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那个时代诗人对离别、家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