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2:21
题画雁 其二
作者:边维祺 〔清代〕
板桥一曲水通村,
岸阔沙平丝有痕。
我画雁鸿求粉本,
苇间老屋日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一条曲折的板桥把水流引向村庄,岸边宽阔,沙地平坦,留下了细微的痕迹。我试图画出鸿雁的形象,以此作为绘画的基础,而在芦苇丛中的老屋,正好在阳光下打开了门。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板桥”、“雁鸿”等意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尤其是与乡村生活相关的宁静与和谐。
边维祺(约1640-约1710),字鹏举,号青溪,清代诗人和画家,其作品常以描绘自然和田园风光见长,风格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
《题画雁 其二》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绘乡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以“板桥”引入,设定了一个水乡的空间,表现出乡村的生活气息。诗中的“水通村”与“岸阔沙平”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文的融合。诗人对“雁鸿”的描绘则不仅仅是对形象的追求,更是一种对自由和生命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苇间老屋日开门”,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老屋的门在阳光下敞开,给人一种温暖与生机的感觉,仿佛在邀请人们走进这个宁静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恬静美好的向往,令人心驰神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板桥”主要用于什么?
填空题:诗人“我画雁鸿求_____”,表示他想要找绘画的基础。
判断题:诗中“苇间老屋日开门”描绘的是一个阴暗的场景。(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