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

时间: 2025-05-03 22:58:56

诗句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8:56

原文展示: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与隐者在竹林中游玩,今天再来,却没有地方可以舒展烦闷的心情。青山将要离去,有谁能倾诉我的感受呢?虽然与世俗相约,却始终无法打动我的心。如何打算在江湖中隐居钓鱼呢?我愿意随同鱼儿和鸟儿共同飞翔沉寂。尘世中听说做客十分艰难,早晚我还是会回到这里,怀念过去的吟咏。

注释:

  • 幽人:指隐居的人,通常是指清高、不愿与世俗接触的人。
  • 豁烦襟:形容心情开阔、毫无烦恼。
  • 薄俗:指世俗的事物,形容人情冷淡或世俗化程度不深。
  • 江湖:泛指隐居的地方或游历的世界。
  • 隐钓:指隐居在外,过着钓鱼的生活,象征悠闲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风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令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厌倦。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王令通过描绘竹林的宁静与幽远,展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矛盾。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常与“幽人”游玩,这里暗示了他与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那种清静无扰生活的渴望。然而,随着重来的时候,心中却难以豁然开朗,显示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烦恼。

接下来的“青山欲去谁堪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对心灵倾诉的渴望。青山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但人却难以与其交流,映射出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若将视线转向“薄俗相期不到心”,则更显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尽管世俗约定在,但内心却始终无法真正被打动。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用“何计江湖终隐钓”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愿景,渴望与自然的生灵共存,然而现实的尘世却让他觉得难以为客,心中充满矛盾与无奈。最后的“早晚归来忆旧吟”则是对过去的怀念,暗示着诗人对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以竹林的清幽为背景,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生活,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向往,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与幽人过竹林:常常与隐士在竹林中游玩,显示出诗人与志同道合者的交往。
  2. 重来无地豁烦襟:再来此地,却没有地方可以舒展心中的烦闷,暗示心情的不畅快。
  3. 青山欲去谁堪语:青山将要离去,谁能倾诉我的心声,表现出孤独与无奈感。
  4. 薄俗相期不到心:世俗的约定无法打动我的心,反映出对世俗的厌倦。
  5. 何计江湖终隐钓:如何打算在江湖中隐居钓鱼呢?表达了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
  6. 去随鱼鸟共飞沉:愿意随同鱼儿和鸟儿一起沉浸在自然中,渴望自由与宁静。
  7. 尘埃闻说难为客:尘世之中听说做客很艰难,隐喻对现实的无奈与不安。
  8. 早晚归来忆旧吟:最终还是会回到此地,怀念过去的吟咏,展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比作倾诉对象,表现人与自然的隔阂。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尘埃闻说难为客”与“早晚归来忆旧吟”的对称。
  • 拟人:青山欲去体现了自然的情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清幽、宁静,是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
  • 青山:象征永恒与自然的美好,反映出诗人的向往。
  • 鱼鸟:代表自由的生活方式,诗人希望与自然生灵共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隐士
    D. 诗人的家人

  2. “青山欲去谁堪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D. 满足

  3. “薄俗相期不到心”中的“薄俗”指什么? A. 丰富的生活
    B. 世俗的事物
    C. 自然的环境
    D. 诗人的思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的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愉悦与清静。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令的《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令更强调心灵的挣扎与对世俗的厌倦,而王维则更多描绘了静谧的自然之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隐士气质与情感表达。

相关查询

秋夕不寐 和晏太尉晚夏 东亭 行客 立春 代赋后苑赏花钓鱼 章靖冯公哀词 新竹 到官三岁四首 禁中垂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拾遗 止字旁的字 宋五嫂 做小服低 铜雀砚 哆哩哆嗦 建之底的字 雌黄黑白 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发皇张大 玉楼金阙 肉字旁的字 布缕 扺掌而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