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48:13
纳公匡庐老,诗句整以雅。
标韵乐天淳,不肯外礼假。
所居远城市,绝俗就闲暇。
岗崖道路恶,亦为佳客下。
余虽昔所闻,相见今乃乍。
爱期语言好,超绝忽世跨。
马舁就其居,灯火共清夜。
惜不见其壮,已老吁呵讶。
高才可施用,售世嗟无价。
临别更何论,共是忘言者。
我听说您在庐山安居,年事已高,您的诗句依然端正优雅。
您所唱的韵律,清新而纯粹,不愿向世俗的礼节妥协。
您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超脱了世俗的喧嚣,享受闲适的生活。
即使那崎岖的山路艰险,也能吸引高雅的客人来访。
虽然我以前听说过您,但今天第一次见面。
我喜欢您言辞的优美,仿佛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马车将我送到您的住所,灯火下我们共享清夜。
可惜未曾见您年轻时的壮丽,现在已然衰老,真让我感到惊讶。
您的才华值得施展,但在这个世俗中却难以评估其价值。
临别时更无须多言,我们都是无言之人。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飘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是在王令与庐山隐士相见时写的,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佩,同时也感叹世事变迁。此时,王令可能正面临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渴望回归自然、远离喧嚣。
《赠庐山者居讷》展现了王令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对庐山者的描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王令开篇便以“纳公匡庐老”引入,直白的称呼道出对庐山者的尊重,接着用“诗句整以雅”赞美了隐士的文学才华,体现了他对高雅文化的推崇。诗中的“绝俗就闲暇”更是强调了隐士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在描绘庐山的环境时,王令使用了“岗崖道路恶”的意象,突显出庐山的艰险,但即便如此,仍有“佳客下”的吸引力,显示出庐山的魅力所在。诗的最后几句“高才可施用,售世嗟无价”则流露出一种对世俗价值的无奈和对真正才华的珍视,表现出王令对庐山者的深切钦佩与惋惜。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友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情感。诗人在描写隐士的生活状态时,流露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王令在诗中称呼庐山者为:
A. 隐士
B. 纳公
C. 佳客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岗崖道路恶”主要指的是:
A. 交通便利
B. 生活清闲
C. 环境艰苦
答案:C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
A. 语言的美
B. 忘言的理解
C. 高才的施用
答案:B
《赠庐山者居讷》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隐士的生活情景,王维更注重自然环境的描绘,而王令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