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时间: 2025-05-07 07:28:57

诗句

八成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8:57

原文展示

八成无事息兵车,
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
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
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
白龙微服记为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八成的时间没有战争,兵车也不再行驶;七叶的诗歌在街道上吟唱。难道说浮云会变成苍狗,竟然让明月遮住了詹诸的光辉?骊山的烽火已化为焦土,牛耳的祭品在书籍中被捧载。秋天的草木已然安静,白龙化身微服,记作鱼。

注释

  • 八成:指大部分,几乎没有。
  • 无事:没有事情,安宁。
  • 息兵车:停止战争的车马。
  • 七叶:指七种诗歌或声韵。
  • 岂谓:难道说。
  •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 苍狗:指变化的事物。
  • 明月:象征光明和希望。
  • 骊山:位于陕西,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山。
  • 焦土:战争造成的荒芜之地。
  • 牛耳牲盘: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 秋草木兰:秋天的草木,象征凋零和静谧。
  • 白龙:象征高贵的身份或隐秘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伯翱,号清风,晚号秋水,清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形式多样而著称。他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倡导维新,作品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宁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而和谐的生活景象,反衬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开头两句“八成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描绘了一个安宁的环境,兵车不再奔忙,街坊邻里吟唱着诗歌,显得生机勃勃。接着“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则通过浮云与苍狗的比喻,表达了对变幻无常的感慨,光明的明月竟被黑暗所遮蔽,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后四句“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骊山的烽火变为焦土,象征着战乱带来的毁灭与悲哀,而牛耳牲盘则是祭祀文化的象征,隐喻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渴望。最后的“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则传达了一种归隐的理想,白龙在此化为鱼,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及向往自由的心境。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成无事息兵车:大部分时间没有战争,兵车也不在行驶,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七叶讴吟洽里闾:诗歌在街道上流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社区氛围。
  3. 岂谓浮云变苍狗:感叹生活的变化无常,浮云与苍狗象征着不稳定。
  4. 竟教明月蚀詹诸:光明的明月被阴影遮挡,象征着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无奈。
  5. 骊山烽火成焦土:描述战争的惨烈与破坏,骊山的烽火成为焦土,象征着失去的历史与文化。
  6. 牛耳牲盘捧载书:象征祭祀与文化的承载,提醒人们珍惜历史。
  7. 秋草木兰驰道静:秋天的草木象征宁静,传达出对自然和安宁的追求。
  8. 白龙微服记为鱼:白龙化为鱼,暗示超脱世俗的理想与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浮云”“苍狗”来比喻事物变化无常。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白龙、明月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车:象征战争与动荡。
  • 浮云:象征变化无常。
  • 明月:象征希望与光明。
  • 骊山: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根基。
  • 秋草木兰: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白龙:象征高贵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八成无事”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频繁
    • B. 社会安宁
    • C. 诗歌创作
  2. “浮云变苍狗”中的“苍狗”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变化无常
    • C. 文化
  3. 诗的最后一句“白龙微服记为鱼”暗示了什么?

    • A. 归隐与超脱
    • B. 战争的结束
    • C. 诗歌的创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但更侧重于个人的痛苦。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与黄遵宪的追求相呼应。
  • 王维《山居秋暝》:共同体现了对自然宁静的赞美,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
  • 《黄遵宪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舟中梦觉 钟馗观鬼閗蟆图 晚泊 题岘山 题大洪山 随州沙溪 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觉际寺夜遇大风可畏遂赋 绝句 过长安渡 赣州道上见上坟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省不疚 田字旁的字 连篇累幅 耒字旁的字 檐板汉 弗靡 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丢盔卸甲 露面抛头 俯首贴耳 角物 至公无私 麥字旁的字 屏山 衣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