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1
瑞麦生尧日,芃芃雨露偏。
两岐分更合,异亩颖仍连。
冀获明王庆,宁唯太守贤。
仁风吹靡靡,甘雨长芊芊。
圣德应多稔,皇家配有年。
已闻天下泰,谁为济西田。
瑞麦在尧帝时期生长得特别好,雨露滋润得尤其丰厚。两条小路分开又重新结合,异地的麦穗依旧相连。期望能够获得明君的惠泽,难道只依赖太守的贤能?仁爱的春风轻轻吹拂,甘甜的雨水绵绵不断。圣明的德政应该能使庄稼丰收,皇家也该有好年景。如今已听说天下安定,谁来为济西的田地操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农田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农业社会,农田的丰收与国家的安定息息相关。诗人借瑞麦丰收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强调仁爱之风和明德之治对农业的重要性。
《馀瑞麦》通过描绘丰收的瑞麦,表现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盼。在诗中,瑞麦与雨露、仁风、甘雨等自然元素相结合,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诗人以“冀获明王庆”表达对明君的渴望,暗示只有圣明的统治才能使人民安乐、农业兴旺。
诗中“已闻天下泰,谁为济西田”两句,既是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也是一种无奈的呼唤,期盼有人能关注民生和田地的耕作。从整体来看,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以瑞麦丰收为引子,探讨治国理政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传达了对明君的渴望及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谐与丰收的美好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尧日”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理想的统治时期
C. 农田的丰收
D. 个人的成功
“仁风吹靡靡”中的“靡靡”形容了什么?
A. 风的强劲
B. 风的温柔
C. 风的冷酷
D. 风的急促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个人奋斗
B. 对明君的渴望与对民生的关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