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泉》

时间: 2025-05-02 14:38:17

诗句

容与下层岑,飞流界百寻。

记方谁辨玉,杂溜自成琴。

细浪浮烟阔,回波逗月深。

我来聊挹注,嚼药有初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8:17

原文展示:

容与下层岑,飞流界百寻。记方谁辨玉,杂溜自成琴。细浪浮烟阔,回波逗月深。我来聊挹注,嚼药有初心。

白话文翻译:

悠闲地从山峰上流下,飞瀑如带横跨百寻。谁能辨识这玉石般的清泉,杂乱的水声自然成曲。细小的波浪在烟雾中浮动,回旋的水波在月光下显得深邃。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汲取这清泉,品味那最初的纯净之心。

注释:

  • 容与:悠闲自在的样子。
  • 层岑:层叠的山峰。
  • 百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记方:辨识的方法。
  • 杂溜:杂乱的水声。
  • 挹注:汲取。
  • 嚼药:比喻品味、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其诗文风格清新,尤工于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山泉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纯净初心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祁游历山水之间,被自然美景所触动,从而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泉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首句“容与下层岑”即展现了山泉悠闲自得的流动状态,而“飞流界百寻”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泉的壮观景象。中间两句通过对水声的描写,赋予了山泉以音乐般的韵律感。后两句则通过“细浪浮烟阔”和“回波逗月深”的描绘,展现了山泉在不同光线下的多变美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和对纯净初心的追求,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容与下层岑”:描绘山泉悠闲地从山峰上流下的景象。
  • “飞流界百寻”:夸张地描绘山泉如带横跨极高或极长的景象。
  • “记方谁辨玉”:提出谁能辨识这如玉般清澈的山泉。
  • “杂溜自成琴”:形容山泉的水声自然成曲,如琴声般悦耳。
  • “细浪浮烟阔”:描绘山泉在烟雾中浮动的细小波浪。
  • “回波逗月深”:描绘山泉在月光下回旋的水波显得深邃。
  • “我来聊挹注”:表达作者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汲取这清泉。
  • “嚼药有初心”:比喻作者品味这清泉,体验那最初的纯净之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杂溜自成琴”将水声比作琴声,增强了音乐感。
  • 夸张:如“飞流界百寻”夸张地描绘了山泉的高度或长度。
  • 拟人:如“容与下层岑”赋予山泉以人的悠闲姿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纯净初心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泉:象征着纯净和自然之美。
  • 水声:如琴声,象征着和谐与宁静。
  • 月光:增添了山泉的神秘和深邃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流界百寻”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2. “嚼药有初心”中的“嚼药”比喻什么? A. 品味 B. 治疗 C. 学习
  3.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山泉在月光下的景象? A. “细浪浮烟阔” B. “回波逗月深” C. “容与下层岑”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景,表达了隐逸之情。
  • 杜甫《望岳》: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宋祁的《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宋祁的诗更注重对山泉动态美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山中静谧氛围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精选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戊子正月二十六日夜梦 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 十三日雪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和悲如晦雨中过甚亡兄易居 咏宋中道宅棕榈 留别乐和之 赠月上人弹琴 马判官归阙 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 郏城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心虔志诚 邑字旁的字 橛子 出何经典 排门逐户 几字旁的字 匏瓜空悬 麻字旁的字 包含硫的词语有哪些 人开头的成语 邻菌 有声影片 孤孤恓恓 奇才异能 马拉维人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