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陵怀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7:32:19

诗句

霜天日晚独沈吟,潮上风来别是音。

恃险战争休想旧,凭高临眺且论今。

数声雁蹙千年恨,一片帆惊万里心。

不是江山解磨折,却应人物自升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2:19

原文展示:

霜天日晚独沈吟,
潮上风来别是音。
恃险战争休想旧,
凭高临眺且论今。
数声雁蹙千年恨,
一片帆惊万里心。
不是江山解磨折,
却应人物自升沈。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晚天,我独自沉吟,潮水上升,风声传来别样的音韵。倚靠着险峻的地方,战争的景象已不再像往昔那样;我站在高处远眺,讨论着现在的局势。几声大雁的鸣叫,凝聚了千年的仇恨;一片帆船在波涛中惊起了我的万里心绪。这些江山并不是因为斑驳而磨灭,实则是人物的兴衰自有升沉。

注释:

  • 霜天:指秋冬时节,天气寒冷,天上有霜降。
  • 沈吟:深思默念。
  • 潮上风来:潮水上涨,风声传来。
  • 恃险:依靠险要的地势。
  • 战争:指古代的战事。
  • 临眺:站在高处眺望。
  • 数声雁蹙:几声大雁鸣叫,"蹙"意为聚集。
  • 千年恨:历史悠久的仇恨。
  • 一片帆惊:一叶扁舟在波浪中惊起。
  • 江山解磨折:江山并非因为时间的磨损而消亡。
  • 人物自升沈:指历史人物的兴衰自有其原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伯升,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李之仪以其豪放、清新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通常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表现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金陵怀古二首》是李之仪在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索。金陵自古为名城,历史悠久,沧桑变迁使得诗人产生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今时的忧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冷的霜天为背景,孤独的沈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状的反思。第一句通过“霜天日晚”塑造了一幅萧瑟的秋冬景象,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幽深与孤寂。接下来的“潮上风来别是音”,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离别与变化的情感,暗示历史的变迁。

“恃险战争休想旧”一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战争与英雄事迹已不复存在,时代已然变迁。通过“凭高临眺且论今”,诗人将视线投向当下,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的“数声雁蹙千年恨”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相结合,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诗人认为江山的变迁并非因时间的磨损,而是历史人物的兴衰决定了命运。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深度,使整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天日晚独沈吟:在霜冷的晚天,独自沉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状态。
  • 潮上风来别是音:潮水上涨,风声传来,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恃险战争休想旧:依靠险要的地势,战争的昔日景象已无可追想,强调了历史的无常。
  • 凭高临眺且论今:站在高处远眺,讨论当下的局势,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 数声雁蹙千年恨:几声大雁的鸣叫,凝聚了千年的仇恨,象征着历史的悲伤与无奈。
  • 一片帆惊万里心:一叶扁舟在波涛中惊起,暗示诗人的心绪因历史变迁而波动。
  • 不是江山解磨折:江山并非因时间的磨损而消亡,强调历史的持续性。
  • 却应人物自升沈:历史人物的兴衰决定了命运,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帆”比作诗人心中的波动,寓意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数声雁蹙”,使得自然景象具有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关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兴衰,体现出一种对历史深刻的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 霜天:象征寒冷与孤寂,暗示心境的沉重。
  • :象征着离别与仇恨,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 帆船:代表着希望与心中的波动,寓意着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 江山: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变化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天”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任何季节
  2. “数声雁蹙”中“蹙”是什么意思?

    • A. 弯曲
    • B. 聚集
    • C. 减少
    • D. 增加
  3. 诗人认为江山的消亡是因为?

    • A. 时间的磨损
    • B. 人物的兴衰
    • C. 自然的变化
    • D. 人民的叛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滕王阁序》: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 王勃《滕王阁序》:与李之仪的怀古相似,都是对历史的思考,但在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李之仪及其诗歌的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关于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的深入研究。

相关查询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杂曲歌辞 少年子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草书歌行 月下独酌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私自利 卢胡 磁介质 壮士解腕 浅斟低酌 知高识低 命使 首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十字路头 母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龇牙裂嘴 青字旁的字 楚南 包含吏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