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27
明月平时敢自因,特高兰玉信吾人。
便从缑岭如无愧,更许毗耶约问津。
每见似醺千日酒,不言常备四时春。
妙云岂独南游契,又喜钟山近得邻。
明亮的月亮为何会如此特别,是因为它高洁如兰玉,深信我等的情谊。
我从缑岭归来,心中毫无愧疚,更期待能在毗耶的渡口再一次相聚。
每次见面都像是喝了千日的美酒,虽然难以言表,却常常保持着春天的温暖。
这美妙的云彩难道仅仅是南游的契机,还让我欣喜的是钟山离我很近,成为了邻居。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梦阮,号清溪,宋代诗人,擅长于古诗词创作,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流畅,常以自然和友情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之仪与友人相聚之际,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与人际关系。
这首诗通过明月、高洁的兰玉和友人之间的情谊,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开篇以“明月”引入,象征着友谊的真诚和清澈,接着用“特高兰玉”来比喻友谊的珍贵。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月亮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内心对友人情感的珍视。
接下来的“便从缑岭如无愧”则传达出诗人归来的心情,毫无愧疚,说明他与友人之间的关系是坦诚无间的。对“毗耶约问津”的期待,展现了他对未来相聚的渴望,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每见似醺千日酒”则生动地描绘了相聚的愉悦,仿佛每一次见面都是酣畅淋漓的饮酒,醉意未散。而“常备四时春”则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温暖的情感,四季的变化在此时显得不再重要,友谊的温暖才是永恒的。
最后两句“妙云岂独南游契,又喜钟山近得邻”,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结合在了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友谊的双重欣赏,使整首诗在悠然的氛围中升华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月亮、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与自然和谐的美。
诗词测试: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便从缑岭如无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兰玉”象征着?
答案:1. A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深入理解《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