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旧怀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23:53:49

诗句

陈迹回头似梦馀,花应长好但人无。

诗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谁倾饭一盂。

流落丹青惊始见,形容笔墨竟难图。

公孙自是天同派,漫托周人载硕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3:49

原文展示:

陈迹回头似梦馀,花应长好但人无。
诗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谁倾饭一盂。
流落丹青惊始见,形容笔墨竟难图。
公孙自是天同派,漫托周人载硕肤。

白话文翻译:

回首往昔的痕迹,仿佛只剩下梦中的残影,
花儿本应常开常好,可惜的是人已不在。
诗作已然留名于千古,
然而在我的墓前,谁会来洒上一碗饭呢?
流落在世的画作让人惊叹,
可惜形象和笔墨却难以描绘出我的真实。
公孙这个人本是天同派的,
却随便托付给周人以精美的肤色。

注释:

  • 陈迹:指过去的痕迹或记忆。
  • 梦馀:梦中所剩的影像,形容对往事的怀念。
  • 花应长好:指花应该常常美丽。
  • 倾饭一盂:指在墓前洒上一碗饭,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祭奠。

典故解析:

  • 公孙自是天同派:公孙是古代著名的画家,天同派指一种艺术风格,代表一种高雅的画风。诗中提到此人,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逝去的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惟贞,号箕山,宋代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著称,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李之仪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反思以及对人世间亲人的惋惜。

诗歌鉴赏:

《旧怀二首 其一》是李之仪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诗中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记忆的脆弱。首句“陈迹回头似梦馀”引出整首诗的主题,回忆往昔所留下的痕迹,仿佛梦中的影像般朦胧而虚幻。接下来的“花应长好但人无”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惋惜,尽管四季轮回,花儿依旧美丽,但人已不在,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自己创作的反思,“诗成固已名千古”说明自己的作品将会被后人铭记,但“墓上谁倾饭一盂”则是对自己孤独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流落的丹青与笔墨,传达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自我的失落感,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李之仪在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陈迹回头似梦馀”:回首往事,留下的痕迹如梦中残影,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花应长好但人无”:花虽常开,但人已离去,感慨生命无常。
    • “诗成固已名千古”:自己的诗作将留名千古,却感到孤独。
    • “墓上谁倾饭一盂”:在墓前,谁来祭奠自己,表现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对比:花的美丽与人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反问:通过“谁倾饭一盂”引发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陈迹:象征往昔的记忆与人生的痕迹。
  • :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象征艺术的永恒与个人的追求。
  • :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迹回头似梦馀”中的“陈迹”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记忆
    • B. 现在的生活
    • C. 未来的希望
  2. 诗中提到的“花应长好但人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逝者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旧怀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李之仪侧重于对个人艺术创作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兄弟的思念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之仪诗集》

相关查询

三和寄潘歙州 孔子庙震 送王宗说寺丞归南京 问答 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见 前日 送刘比部 宣城马御史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尝留老 送河清贾主簿归任 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土帮 包含期的词语有哪些 望风希指 騣冶 事修傍兴 分星擘两 历历如画 舌字旁的字 仙境 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分丝析缕 齒字旁的字 犹与 青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鸿隐凤伏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