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野望》

时间: 2025-05-02 13:09:35

诗句

极目微茫处,濛濛山外青。

天空云作嶂,岸远树为屏。

野水穿田合,村烟傍户扃。

遥林归倦鸟,暮色正苍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9:35

原文展示:

极目微茫处,濛濛山外青。
天空云作嶂,岸远树为屏。
野水穿田合,村烟傍户扃。
遥林归倦鸟,暮色正苍冥。

白话文翻译:

在视线极远的地方,模糊的山外是一片青色的景象。
天上的云彩像山峦一样重叠,远处的树木像屏风一样遮挡视野。
乡间的溪水穿过田野汇合,村庄的炊烟依偎在门窗旁。
遥远的森林中,归巢的鸟儿疲倦而归,暮色正渐渐变得深沉而幽暗。

注释:

  • 极目:极远的目光,指远望。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濛濛:形容雾气或雨水的样子,轻微而朦胧。
  • :山峰的错落重叠。
  • :关门的样子,门窗关闭。
  • 倦鸟:疲倦的鸟,表示归巢的意象。
  • 苍冥:深沉的暮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灿辉,清代诗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喜爱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野望》创作于阮灿辉游历乡野时,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野望》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极目远眺的视角,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描绘了青山、白云、远树、野水、村烟等元素。诗人巧妙运用意象,将自然与人文融合,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乡村画面。尤其是“遥林归倦鸟,暮色正苍冥”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又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极目微茫处:表示诗人极目远眺,视界模糊的地方,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感觉。
  2. 濛濛山外青:远处的群山被薄雾笼罩,显得青翠欲滴,增强了自然的神秘感。
  3. 天空云作嶂:云层像山峦一样叠加,形象化天空的壮阔与变化。
  4. 岸远树为屏:远处的树木像屏风一样遮挡视野,营造出一种被自然包围的感觉。
  5. 野水穿田合:溪水流过田野,表现出自然与农田的融合。
  6. 村烟傍户扃:村庄的炊烟在房屋旁飘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遥林归倦鸟:远处的树林中,归巢的鸟儿显得疲倦,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8. 暮色正苍冥:傍晚的色彩渐渐加深,表达了夜幕降临的宁静与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空云作嶂”,将云彩比作山峦,形象生动。
  • 拟人:如“归倦鸟”,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村烟傍户扃”,字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和安宁的追求,意蕴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力。
  • 白云:象征自由与流动。
  • 村烟:象征温馨的家园与生活气息。
  • 倦鸟:象征归属与疲惫,表达对归家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极目微茫处”意指什么?
    A. 视线模糊的地方
    B. 近处景象
    C. 山的高处

  2. “遥林归倦鸟”中的“倦鸟”指的是什么?
    A. 疲倦的鸟
    B. 归巢的鸟
    C. 离开的鸟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A. 喧闹
    B. 安静
    C. 混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阮灿辉的《野望》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然而《野望》更加注重乡村的生活气息,而《鹿柴》则展现了山水的空灵与孤寂。两者在主题与意象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阮灿辉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使北二首 其一 和唐户古律三首 足弱二首 其二 早朝 送胡守 送光孙崇元读书 送方叔二首 送丁大卿知庐州 送邦佐弟归乡 送邦直弟归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物俗 戏折子 包含南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C2C 笔下生花 折文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胡支扯叶 死亦瞑目 風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怯滞 越俎代庖 惹事生非 温泉 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