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0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04:46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正午的阳光高照,天下都沐浴在明亮的光辉之中。北边的园子里,细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白昼时分却仍然带着霜露的寒气。荣华富贵竟然如此短暂,何必独自芬芳,显得特别?我拨动琴弦为你歌唱,然而琴弦已断,无法奏成乐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青丘,生于南北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在离别、思乡等主题上表现突出。鲍照的作品多涉及对人生短暂和荣华易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感受到对权势和富贵的渴望与失落。鲍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思索及其短暂性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学刘公干体诗》通过描绘阳光、草木、琴声等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短暂、荣华易逝的深刻思考。诗中正午的阳光象征着人生的光辉时期,却与北园中细草的寒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草木的生长与凋零仿佛在提醒我们,繁荣与衰退是自然法则,个体的芬芳也不必太过执着。
鲍照在诗中用琴声表达对友人的情感,然而“弦断不成章”则带来了无奈与哀伤。此处的琴声不仅是音乐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弦断后无法成歌,正如人生中的许多美好事物,往往难以长久。整首诗在意象的交错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琴声的象征,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奈,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思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文化中对短暂与永恒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白日正中时”指的是哪个时段?
“弦断不成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北园有细草”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的《学刘公干体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通过月光与孤独的情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鲍照则更多地关注于生命的短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