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建除诗》

时间: 2025-04-26 20:54:05

诗句

建旗出炖煌。

西讨属国羗。

除去徒与骑。

战车罗万箱。

满山又填谷。

投鞍合营墙。

平原亘千里。

旗鼓转相望。

定舍后未休。

候骑敕前装。

执戈无暂顿。

弯弧不解张。

破灭西零国。

生虏郅支王。

危乱悉平荡。

万里置关梁。

成军入玉门。

士女献壶浆。

收功在一时。

历世荷余光。

开壤袭朱绂。

左右佩金章。

闭帷草太玄。

兹事殆愚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05

原文展示

建除诗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建旗出炖煌。西讨属国羗。
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
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
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
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
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
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
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
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
收功在一时。历世荷余光。
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
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出征的场景:建立旗帜于炖煌,西征讨伐属国羗。消灭敌军的步兵和骑兵,战车排列如万箱。山上和谷中都满是士兵,投鞍合营墙。平原上延绵千里,旗帜和鼓声遥相呼应。驻扎时尚未休息,候骑在前准备装甲。手握长戈不敢停顿,弯弓也不敢松弛。打败了西零国,俘获了郅支王。动乱全部平息,万里之间设置关梁。军队进入玉门,士女们献上水壶和浆。功劳在此时获得,历史将铭记这光辉。开疆扩土披上红绸,左右佩戴金章。闭帷深思太玄之道,此事似乎过于愚狂。


注释

  1. 炖煌:古代地名,指的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地点。
  2. 属国羗:羗是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国指的是其附属的国家。
  3. 破灭西零国:西零国是指一个敌对的国家,破灭即为征服。
  4. 郅支王:指的是被俘的敌国之王。
  5. 玉门: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通向更远地方的门户。

典故解析

  • “执戈无暂顿”:意指战争中的坚定与不屈,体现了士兵们不畏艰难的精神。
  • “收功在一时”:强调战斗的即时性,象征着战斗胜利对士兵士气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与士人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建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年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强大军队的渴望,以及对士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建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场景。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军事术语,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不屈。第一句“建旗出炖煌”,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紧张而庄重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旌旗猎猎作响的声音。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致的场景刻画,表现出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山谷之间、平原之上,士兵如潮水般涌动,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胜利的展望与反思。通过对打败敌国、俘获敌王的描写,诗人不仅庆祝了胜利的果实,也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功绩的思考。最后的“兹事殆愚狂”一句,似乎在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战争的胜利,而忽略了战争带来的深重影响。

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既有对士兵勇敢的赞美,也有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建旗出炖煌:开战前建立起旗帜,象征着出征的决心。
  2. 西讨属国羗:出征去讨伐羗国,表现出国家的扩张意图。
  3. 除去徒与骑:消灭敌军的步兵和骑兵,强调战争的残酷。
  4. 战车罗万箱:战车如同万箱排列,形象地描绘出军队的庞大。
  5. 满山又填谷:士兵遍布山谷,展现出军队的壮观。
  6. 投鞍合营墙:士兵们投下马鞍,合围成营,体现组织性。
  7. 平原亘千里:平原延绵千里,展现了广阔的战场。
  8. 旗鼓转相望:军旗和鼓声互相呼应,形成一种士气高昂的氛围。
  9. 定舍后未休:驻扎后仍未休息,体现出士兵的疲惫与坚持。
  10. 候骑敕前装:骑兵在前准备出发,表现出紧张的战斗气氛。
  11. 执戈无暂顿:手握长戈不敢停顿,表现出战斗的紧迫感。
  12. 弯弧不解张:弯弓不敢放松,象征着时刻准备作战的状态。
  13. 破灭西零国:打败了敌国西零,强调战争胜利的成果。
  14. 生虏郅支王:俘获敌国之王,体现出胜利的荣耀。
  15. 危乱悉平荡:所有动乱都已平息,表现出国家的安定。
  16. 万里置关梁:在万里之外设置关隘,象征着国土的扩张。
  17. 成军入玉门:军队成功进入玉门,展现出征途的成功。
  18. 士女献壶浆:士兵和女人们献水,体现出民众的支持。
  19. 收功在一时:功劳获得于此时,强调胜利的来之不易。
  20. 历世荷余光:历史将铭记这些光辉的成就。
  21. 开壤袭朱绂:开疆拓土,披上红绸,象征胜利的荣耀。
  22. 左右佩金章:左右佩戴金章,体现出荣誉与地位。
  23. 闭帷草太玄:闭上帷幕思考深奥之理,反映出对战争的思考。
  24. 兹事殆愚狂:对战争的反思,认为这事似乎有些愚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满山又填谷”与“平原亘千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战车罗万箱”形象地描绘出战斗的规模。
  • 排比:如“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战争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士兵的勇敢与国家的强盛,同时也对战争的无情和历史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号召与士气。
  2. 战车:代表战争的力量与装备。
  3. 山谷:象征着战斗的艰难与复杂环境。
  4. 玉门:象征着国家的边界与扩张。
  5. 金章:象征着荣誉与成就。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战争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国家、士人责任感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壮志与历史使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鲍照的《建除诗》主要描绘了哪个主题?

    • A. 个人情感
    • B. 战争与胜利
    • C. 自然风光
    • D. 生活琐事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讨属国__”中的“属国”指的是___

  3. 判断题:诗中“执戈无暂顿”表达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停顿和犹豫。(对/错)

答案

  1. B. 战争与胜利
  2. 羌;羌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描绘边塞战争,表达壮志未酬的豪情。
  • 《破阵子》(杜甫):表现战争的惨烈与士人的悲壮。

诗词对比

  • 《建除诗》与《出塞》:两者都描绘了战争场景,但《建除诗》更侧重于战争的胜利与国家的统一,而《出塞》则更多地表达了士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鲍照全集》
  2. 《南北朝诗歌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清虚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双井茶送子瞻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 即来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 寄尉氏仓官王仲弓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题郭熙山水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旬四职 先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阔怀 握管怀铅 芟繁就简 爵号 一相情原 貝字旁的字 包含轻的词语有哪些 故纵 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浪声浪气 打出王牌 黹字旁的字 辨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