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37
《写真自赞五首》
作者:黄庭坚
吏能精密,里行婣恤,
则不如兄元明,而无元明忧疑万事之敝。
斟酌世故,铨品人物,
则不如其弟知命,而无知命强项好胜之累。
盖元明以寡过,而知命以傲世。
如鲁直者,欲寡过而未能,
以傲世则不敢。
自江南乘一虚舟,
又安知乘流之与遇坎者哉。
这首诗表达了对兄弟的比较与反思。诗中提到,作为官吏,如果能细致周到,处理地方事务,就不如我的兄弟元明那样,虽然他常常为万事忧虑。又说,若能权衡世事,评判人物,就不如我的弟弟知命那样,虽然他却有强烈的好胜心和傲气。元明因为过失较少而显得淡泊,但知命因自傲于世而负累。像鲁直这样的人,想要减少过失却未能做到,因其骄傲而不敢面对。自江南乘着一只空船,又怎能知道在流动的水面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呢?
黄庭坚(1045-1105),字魁侍,号山谷,晚号涧溪,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其诗风清新明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写真自赞五首》是黄庭坚在个人经历与情感反思中所作,此诗写兄弟间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处世态度的深思。诗中对比和反思不仅展现了个人的修养与处世哲学,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繁杂世事的内心挣扎。
黄庭坚的《写真自赞五首》不仅是一首自我反思的诗,更是一种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兄弟的比较,探讨了个人的品德与处世态度。元明被描述为忧虑万事的兄长,虽然他在处理事务上表现得精细周到,但却因过度担忧而显得心力憔悴;而知命的弟弟则代表了一种自信与傲然,虽然他在世事上显得强项好胜,但也因此负累于自己的骄傲和世俗竞争。
黄庭坚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指出了在生活中应有的态度:既要有对世事的敏感与理解,同时也要懂得谦卑与自省。他以鲁直为例,表达了对那些试图减少过失但又因自负而不敢面对挑战的人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让人反思自身的处世哲学,也使我们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具特色,通过“虚舟”的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乘流而行,既有顺应潮流的智慧,也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黄庭坚用这种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个人的自赞,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内心的反思与自省,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处理人际关系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黄庭坚的《写真自赞五首》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兄弟情谊
B. 个人修养与处世态度
C. 自然景色
在诗中,知命的弟弟代表了什么特质?
A. 谦虚
B. 傲气与好胜
C. 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