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时间: 2025-07-27 11:34:29

诗句

巷深朋友稀来往,日晏儿童不扫除。

雪里正当梅腊尽,民饥可待麦秋无。

寒生短棹谁乘兴,光入疏棂我读书。

官冷无人供美酒,何时却得步兵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34:29

原文展示: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黄庭坚 〔宋代〕

巷深朋友稀来往,
日晏儿童不扫除。
雪里正当梅腊尽,
民饥可待麦秋无。
寒生短棹谁乘兴,
光入疏棂我读书。
官冷无人供美酒,
何时却得步兵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巷中朋友稀少的情景,白天结束时,孩子们并没有扫除庭院。雪花纷飞,正是梅花与腊梅凋谢的时候,百姓们因饥荒而等待着秋天的麦子。寒冷的天气让人无心划船,窗棂透入的光线伴随我读书。官场冷清,没人给我送来美酒,什么时候才能品尝到士兵们的厨艺呢?


注释:

  • 巷深: 指小巷深邃,表示人迹罕至。
  • 朋友稀来往: 朋友很少来访,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 日晏: 日暮,指一天的结束。
  • 儿童不扫除: 孩子们没有扫除雪,表现出一种懒散。
  • 雪里正当梅腊尽: 雪中正是梅花和腊梅凋谢的时节,象征着冬去春来。
  • 民饥可待麦秋无: 百姓饥饿,只能等待秋天的麦子成熟。
  • 寒生短棹: 寒冷的天气使得短小的船桨也无人划动。
  • 光入疏棂: 光线透过窗棂,照进室内。
  • 官冷无人供美酒: 官场冷清,没有人来奉酒。
  • 步兵厨: 指士兵的厨房,隐喻对美食的渴望。

典故解析:

  • 梅腊: 梅花和腊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通常在冬末春初绽放,表示新的生机。
  • 步兵厨: 在古代,步兵的厨房是指士兵在军营中所做的饭菜,常常是简单而实在的,代表一种平民的饮食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逸,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诗风受到苏轼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在一次雪天的闲暇时光,反映了他对友人稀少、社会冷清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怀。诗中不仅描绘了冬雪的景象,也隐含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以雪为背景,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凄清的意境。诗的开头“巷深朋友稀来往”,便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接着“日晏儿童不扫除”,更是描绘了一个懒散无聊的午后。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儿童的懒惰与小巷的冷清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随着诗的深入,黄庭坚转而关注社会现状,他提到“民饥可待麦秋无”,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困境,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寒冷的环境让人无心外出,诗人自己则在光线透过窗棂的陪伴下安静地读书,这种自省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但又不乏内心宁静的美。

最后两句“官冷无人供美酒,何时却得步兵厨”,则是对官场冷落与对美食的渴望的双重表达。这种感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调侃,也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求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雪景的同时,触及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对友谊的渴望,形成了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巷深朋友稀来往: 描述环境的孤独,反映出生活的冷清。
  2. 日晏儿童不扫除: 孩子们的懒惰与日常生活的随意。
  3. 雪里正当梅腊尽: 自然景象的变化,寓意着冬天的结束。
  4. 民饥可待麦秋无: 社会饥荒的现状,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5. 寒生短棹谁乘兴: 寒冷的气候使得人们失去出游的兴致。
  6. 光入疏棂我读书: 在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知识的心态。
  7. 官冷无人供美酒: 反映官场的冷清与孤独。
  8. 何时却得步兵厨: 对美食的渴望与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官冷无人供美酒”与“何时却得步兵厨”,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步兵厨”比喻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 意象: 雪、光、书等意象交错,构成了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冷的雪景,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冷漠的感慨与对人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淡淡的忧伤,传达出在孤独中追寻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孤独与清冷,通常与冬天的寂静相联系。
  • : 代表温暖与希望,透过窗棂照进来,象征着知识与内心的宁静。
  • : 代表学问与思考,表达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朋友稀来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谊的珍贵
    • B. 孤独感
    • C. 对生活的热爱
  2. “寒生短棹谁乘兴”中“寒生”是指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船的短小
    • C. 船上的兴致
  3. 诗中“光入疏棂我读书”表达了诗人如何利用环境?

    • A. 逃避现实
    • B. 寻求内心的平静
    •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反映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的孤独。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倾向于从细腻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而杜甫则常常关注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 满江红(春晚) 满江红 满江红(送施德初) 满江红(书怀) 满江红 满江红(和赵公明) 满江红 满江红(幕府诸公郊外同集以病不去) 满江红(风前断笛平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尼房 休牛散马 戈字旁的字 缚结尾的成语 枉开头的成语 三思而行 青字旁的字 唐体 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丧师失地 龙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倍读 狸物 刻木为鹄 草菅人命 谷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