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2:08
卜算子(除夕)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在江边迎接新年,除夕之夜听见春雨滴落。
有些人领略到春天的气息,淡粉色的花瓣轻轻洒落。
我劝你多喝酒,低声唱着悠扬的曲子。
然而捻着手中的梅花,心中总是愁绪满怀,
酒喝尽了,人们也都回家去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朱敦儒(约1070年-1129年),字子敬,号惟白,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新旧交替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春雨、梅花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无常。
朱敦儒的《卜算子(除夕)》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象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江边除夕的景象,从春雨的细腻到花瓣的轻盈,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新年的喜悦。然而,诗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捻梅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愁苦。这种愁苦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源自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人生变化的感慨。
整个诗歌通过春雨、梅花和酒的意象,构建出一种既欢快又忧伤的气氛。春雨象征着希望,而梅花则代表着坚韧与孤独,酒则是人们欢聚的媒介。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朱敦儒成功地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受新年的喜悦时,也能体会到生活中隐藏的苦涩。
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体而言,《卜算子(除夕)》是一首在欢庆与忧伤中寻找平衡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现了对新年的期待与欢庆,同时又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欢聚中体会到孤独,在希望中感受到愁苦,这种矛盾的情感构成了诗的核心主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的意象?
A. 春雨
B. 梅花
C. 雪花
“酒尽人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庆
B. 孤独
C. 疲惫
朱敦儒的《卜算子(除夕)》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新年的喜悦
B. 生活的无常
C. 春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