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03
水调歌头(和平湖)
梅仙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山涵秋晓,水光磨荡有无间。
自是灵襟空洞,更望风云吞吐,
浩渺白鸥闲。
高诵远游赋,独立桂香阑。
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
物情长在,人生何用苦求难。
随我一觞一咏,任彼非元非白,
唯放酒杯宽。
富贵傥来事,天道管知还。
梅仙没有任何争讼,拄着手杖看着西山。
山中笼罩着秋晨的雾气,水面上光影摇曳,似有似无。
这本是灵魂的空寂,然而我更想看风云变幻,
浩渺的白鸥悠闲飞翔。
我高声吟诵远游的赋诗,独自站在桂花香气的栏杆旁。
闲聊常常像观水,真正要看的是波澜。
物情长在,人生何必苦求难得。
随我举杯吟咏,任凭他人是非,
只要放开酒杯,心境自然宽广。
即使富贵来到,天道自有安排。
赵磻老,宋代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涉及到对时事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水调歌头(和平湖)》创作于赵磻老隐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中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纷扰的社会时,选择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这首《水调歌头(和平湖)》主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梅仙拄杖而望的西山,展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与对自然的热爱。接着,通过“山涵秋晓,水光磨荡”描绘出秋天的清晨,水面的光影变化,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诗人在此时不仅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更是想要从中理解人生的哲理。
“自是灵襟空洞,更望风云吞吐”,这句话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空灵与对自然变化的向往。在浩渺的白鸥飞翔中,诗人感受到一种自由与洒脱。接下来的句子则将这种感觉引向更深的思考,人生如同水面,表面平静,实则波澜起伏。
最后,诗人以“随我一觞一咏,任彼非元非白”来结束,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强调心境的宽广与对人生的淡然。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融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强调了超脱于世俗纷争的心境,倡导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梅仙”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白鸥”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