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1:19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八
风前泣灯影,日下泣霜花。
钟信忽然动,屋阴俄又斜。
闷中聊度岁,梦里尚还家。
地狱何须问,人间见夜叉。
在风中,灯影似乎在泪流;在阳光下,霜花也在哭泣。
钟声忽然响起,屋子的阴影也随之斜了过去。
在闷闷不乐中,闲聊着度过一年,梦中依然回到家乡。
地狱何必再去询问,人间早已显现出夜叉的可怕。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履善,南宋末年抗元名将,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作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悲壮的历史意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后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沦陷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其哀伤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开头两句“风前泣灯影,日下泣霜花”以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灯影和霜花的“泣”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凄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此后“钟信忽然动,屋阴俄又斜”,钟声仿佛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屋子的阴影也随之变化,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忧伤。
“闷中聊度岁,梦里尚还家”则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在困顿的现实中,梦境成为了他唯一的慰藉。在“地狱何须问,人间见夜叉”中,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洞察,地狱的痛苦似乎在世间已然显现,夜叉的形象象征着世间的残酷。
全诗透出一种无奈的悲情,折射出诗人对历史命运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者的心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泣灯影”、“泣霜花”都是拟人化的表现,使得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连;对仗的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以悲凉的语调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文天祥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和对人间苦难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泣灯影”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地狱何须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人间苦难的无奈
B. 对地狱的好奇
C. 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梦里尚还家”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什么?
A. 忘却
B. 眷恋
C. 恨意
答案:1-B,2-A,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