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淮安军》

时间: 2025-05-02 14:40:09

诗句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塚,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0:09

淮安军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原文展示: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塚,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楚州城外的悲凉景象。白杨树在悲风中摇曳,周围是一个个坟塚,死者都是死于战乱之中。难道没有为丈夫而哭泣的妇女吗?我相信也不会有多少英雄气概的男人了。中原就在北方,登上城头远望,景象无穷无尽,令人心痛。

注释:

  • 楚州: 今江苏淮安,古代楚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 白杨: 一种树木,常与悲伤联系在一起。
  • 累累: 形容数量众多。
  • 死向锋镝中: 死者多是死于战斗中的武器。
  • 岂无: 难道没有。
  • 匹妇: 指代普通的妇女。
  • : 英雄或有气概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与诗人。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以忠诚和勇气著称,后被俘而死,成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期间,作者目睹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诗歌鉴赏:

《淮安军》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开篇的“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已渗透出一种苍凉和凄凉之感。白杨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营造出一种悲愁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累累死人塚”,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生者对死者的哀悼与无奈,尤其是“死向锋镝中”,更是直接指出了战士们死于战斗的现实。

“岂无匹妇冤”,用反问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另一面:那些失去丈夫的妇女,她们的悲痛与冤屈无人问津。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地域,“中原在其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限悲观与绝望。整个诗篇情感沉重,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描绘楚州的荒凉与悲伤的气氛。
  2. 累累死人塚,死向锋镝中。:显示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悲剧。
  3.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强调战后的苦痛与英雄的无奈。
  4.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表现对国家局势的无望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 “白杨”和“死人塚”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 “岂无匹妇冤”引发读者的思考。
  • 意象: 白杨、死人塚等意象交织,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争惨烈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与对无辜百姓苦难的同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白杨: 代表悲伤与离别,象征着战斗带来的痛苦。
  • 死人塚: 体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暗示无数家庭的破碎。
  • 锋镝: 象征战争的武器,承载着生死与奋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杨”象征什么?

    • A. 欢喜
    • B. 悲伤
    • C. 富贵
    • D. 和平
  2. “累累死人塚”表现了什么?

    • A. 人口增加
    • B. 战争带来的死亡
    • C. 和平的希望
    • D. 家庭团聚
  3. 中原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诗人的家乡
    • C. 国家命运
    • D. 战争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淮安军》都表达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关切。前者通过个人感受反映对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文天祥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瓦炉 酴醿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同郭师圣司空仲容探韵得江字 天华寺亭二首 天华寺亭二首 题张粹夫万卷楼 题岳阳楼 题友人南北江山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改张易调 口字旁的字 杀胡林 晶笼 歌莺舞燕 匸字旁的字 空责 转盼流光 心懒 羊歧忘返 一面儿理 凤枭同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