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0:09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塚,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这首诗描绘了楚州城外的悲凉景象。白杨树在悲风中摇曳,周围是一个个坟塚,死者都是死于战乱之中。难道没有为丈夫而哭泣的妇女吗?我相信也不会有多少英雄气概的男人了。中原就在北方,登上城头远望,景象无穷无尽,令人心痛。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与诗人。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以忠诚和勇气著称,后被俘而死,成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期间,作者目睹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淮安军》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开篇的“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已渗透出一种苍凉和凄凉之感。白杨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营造出一种悲愁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累累死人塚”,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生者对死者的哀悼与无奈,尤其是“死向锋镝中”,更是直接指出了战士们死于战斗的现实。
“岂无匹妇冤”,用反问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另一面:那些失去丈夫的妇女,她们的悲痛与冤屈无人问津。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地域,“中原在其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限悲观与绝望。整个诗篇情感沉重,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争惨烈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与对无辜百姓苦难的同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杨”象征什么?
“累累死人塚”表现了什么?
中原在诗中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