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5-07 09:40:05

诗句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05

原文展示: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道家思想的向往,提到老子(老聃)和关尹喜这样的人物,暗示他们的智慧和长生哲学。作者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而追求长生只是附带的事。诗中提到“稚川”,可能指一种近乎纯真的状态,假如能够与事物接触,或许能有所领悟。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登上罗浮山,感到自然的物色相互交织。徘徊在朱明洞中,水沙自然而清澈。最后提到手中满把的菖蒲根,却因叹息而选择抛弃。

注释:

  • 博大古真人:指的是古代道家哲学家,象征着深厚的智慧和境界。
  • 老聃:即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 关尹喜:古代道家人物,代表道家思想的传承。
  • 独立万物表:万物都有其独立的存在。
  • 长生乃余事:长生只是附带的事情,并不是最重要的。
  • 稚川:可能指一种纯真、自然的状态。
  • 罗浮:指罗浮山,地理名胜,象征自然的美好。
  • 朱明洞:可能是指一种自然的洞穴,象征清静和幽深。
  • 菖蒲根:菖蒲是一种植物,常用作药材,寓意生机与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苏轼生于动荡时代,政治上屡遭贬谪,生活经历丰富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创作背景: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常常流露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与追求,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长生的哲理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和陶杂诗十一首》中的诗篇,展现了苏轼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开篇提及的“古真人”暗示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老聃与关尹喜则象征着道家智慧的象征。诗中提到自然的独立性,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我顷登罗浮”一句中,苏轼描绘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罗浮山作为道教胜地,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精神家园。

“沙水自清驶”的自然意象,表现了世界的清澈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最后提到“满把菖蒲根”,则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物质的淡泊与无奈,表达了对真理与长生的追求,却又因世事纷扰而感到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道家人物的追溯,表现了苏轼对长生、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提到两个道家人物,指代智慧与长生。
  2.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强调万物的独立性,长生只是附加的追求。
  3.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提到纯真的状态,假如能理解事物的本质。
  4.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回忆登山的经历,自然万物交汇的美感。
  5.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描述在自然洞穴中的宁静与清澈。
  6.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描绘对世俗物质的淡泊,抛弃繁华。

修辞手法:

  • 象征:古真人象征着理想的智慧与境界。
  • 对仗:诗中句式整齐,形成对仗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道家思想的认同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一个在纷扰中寻找自我、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古真人:象征智慧与理想人格。
  • 老聃与关尹喜: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传达哲学思想。
  • 罗浮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理想的境地与内心的宁静。
  • 朱明洞:隐喻一种清静的心境,远离世俗的纷扰。
  • 菖蒲根:象征生命力与生机的物质,却在内心的叹息中被抛弃,反映出对物质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真人”是指谁?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关尹喜

  2. 诗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名利的追逐

  3. “满把菖蒲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生机与活力
    C. 对世俗的淡泊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
  • 《饮酒》陶渊明:道家思想的体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杂诗》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但苏轼的诗更加哲理性,陶渊明则更为直接和朴素,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文学》

相关查询

酬畅当 题李孝廉书房 送郭正字归郢上 送河中张胄曹往太原计会回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赠别安邑韩少府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 赠张将军(一作开府) 邠州留别 上巳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胡的词语有哪些 高步通衢 独具匠心 松贞玉刚 丹赤漆黑 谪客 矛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比字旁的字 灶肚 舌字旁的字 献议 根连株逮 金字旁的字 忍耐 受夹板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