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时间: 2025-05-01 00:27:21

诗句

潦倒声名拥肿材,一生多故苦邅回。

南宫旧籍遥相管,

东洛闲门昼未开。

静对道流论药石,偶逢词客与琼瑰。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21

原文展示:

潦倒声名拥肿材,一生多故苦邅回。
南宫旧籍遥相管,东洛闲门昼未开。
静对道流论药石,偶逢词客与琼瑰。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困境与感慨。他的声名已经衰落,生活中多有波折,遭遇许多苦难。虽然他在南宫的旧书籍中仍有所依,但在东洛的闲门前却常常白昼未开,象征着生活的孤寂和无望。他静静地与道士讨论修炼药石的事情,又偶然遇到了才子,谈论着美好的词藻。诗的结尾,他感叹对方最近的文笔锋利,仿佛是要前往延平的剑客,带着一股锐气和朝气。

注释:

  • 潦倒:指失落、沮丧的状态。
  • 声名:指名声和声望。
  • 肿材:比喻为不堪使用的木材,这里用以形容自己的处境。
  • 多故:多次遭遇不幸。
  • 南宫旧籍:指古代名士所著的书籍,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 东洛:指东洛地区,可能是指一处闲适的地方。
  • 道流:指修道之人。
  • 药石:指修炼的药物与方剂。
  • 琼瑰:指美好的词句和诗文。
  • 文锋利:形容文笔尖锐、有力。
  • 延平:地名,可能与剑客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鄂渚,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与白居易齐名,二人被称为“刘白”,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讽刺和时事见长。刘禹锡曾在宰相和地方官职中任职,但因得罪权臣而多次贬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刘禹锡贬谪期间。面对人生的困境,诗人通过与友人交流和对话,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个人遭遇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中,诗人以“潦倒声名拥肿材”开篇,直接表露出自己因生活的艰辛而产生的无奈与沮丧。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失落逐渐转向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渴望。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静对道流论药石”,这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引入,也是对自身困境的一种解脱尝试。与道流讨论药石,象征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身体上的修炼。接着,诗人在偶遇词客时,表现出对美好文学的向往和欣赏。

最后一句“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剑”不仅可以理解为武器,也可以象征着才华和锐气,暗示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改变现状,迎接新的挑战。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取了四联的形式,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又有对友人才能的赞赏,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潦倒声名拥肿材:表达诗人因困境而感到失落,声名不再,生活艰难。
  2. 一生多故苦邅回:回忆起自己一生中遭遇的各种不幸,感到痛苦。
  3. 南宫旧籍遥相管:提到过去的书籍,表明对过去知识的追忆和依赖。
  4. 东洛闲门昼未开:描绘出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象征着无尽的等待。
  5. 静对道流论药石:与道士讨论修练,寻找精神寄托。
  6. 偶逢词客与琼瑰:偶遇文人,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欣赏。
  7. 怪君近日文锋利:赞美友人的才华,感叹其文笔的精妙。
  8. 新向延平看剑来:期待未来的挑战与机会,带有一丝激昂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潦倒声名”和“一生多故”,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肿材”比喻自己的处境,生动形象。
  • 象征:剑象征着才华与勇气,传达出奋发向上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困境的反思、对友人才能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刘禹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唐代士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潦倒:象征失落与无奈。
  • 道流:象征修炼与追求精神的高尚。
  • 琼瑰:象征美好事物与文学的魅力。
  • :象征才华与勇气,预示着未来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刘禹锡的字是什么? A. 梦得
    B. 子云
    C. 诗书
    D. 逸才

  2. 诗中提到的“道流”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修道之人
    C. 文人
    D. 剑客

  3. “潦倒声名拥肿材”中的“肿材”比喻了什么? A. 美好的书籍
    B. 无法使用的木材
    C. 诗人的友人
    D. 过去的荣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个人在国家动乱中的无奈与失落。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展现了友谊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刘禹锡:杜甫的诗多关注国家和人民的苦难,而刘禹锡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
  • 白居易 vs 刘禹锡:两者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更易于大众接受,而刘禹锡的诗则带有更多的哲理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禹锡研究》

相关查询

金缕曲 金缕曲 金缕曲 金缕曲 有忆 金缕曲·题皋兰吴柳堂侍御 金缕曲 吴门席上使酒赠姬人 金缕曲 丹阳阻风小集云蓝室即席留别 金缕曲 送畹兰归吴江 金缕曲 其四 金缕曲 新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隶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骋辞 哭鼻子 领港 衣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充罗 绝长续短 富轹万古 包含焰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伏疾 包含闾的词语有哪些 抱虎枕蛟 岩居穴处 莲耦同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